CarNK细胞疗法:前景与挑战
细胞免疫疗法,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疗法,正成为攻克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新希望。CarNK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通过释放颗粒酶B(Granzyme B)等物质诱导癌细胞凋亡。然而,如何实时、无创地追踪这些“细胞卫士”在体内的行踪、评估其活性和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转化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于如何选择和评估这类前沿疗法,患者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解读和建议。
革命性成像技术:让疗效“看得见”
近期在2025年第38届欧洲核医学协会年会(EANM)上,一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团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利用一种名为[68Ga]Ga-NOTA-GZP的示踪剂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成功实现了对Granzyme B活性的精准成像,为CarNK细胞的追踪和疗效预测开辟了全新途径。
研究设计与关键发现
研究团队首先在体外验证了CarNK细胞对携带EGFRvIII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EGFRvIII+)的高效杀伤能力。结果显示,CarNK细胞的细胞毒性显著优于普通NK细胞,其激活状态也明显更高。
随后,在构建的动物模型中,研究人员利用PET/CT扫描进行了体内动态追踪。关键发现如下:
- 精准定量:PET影像信号的强度与注入的CarNK细胞数量呈正相关,证明该技术可以准确反映CarNK细胞在肿瘤内的浸润程度。
- 动态监测:在治疗后第7天,CarNK治疗组的肿瘤示踪剂摄取比(T/B比)达到峰值,比传统NK细胞组高出1.56倍,直观展示了其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 预测预后:生存分析证实,PET影像中放射性摄取更高的模型,其中位生存期也显著延长,表明该成像信号与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高度相关。
Granzyme B靶向PET成像的独特优势
这项创新的成像策略为评估过继性细胞治疗(ACT)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其优势显而易见:
- 无创实时:避免了传统组织活检的创伤,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CarNK细胞在体内的行为。
- 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直接反映CarNK细胞的核心杀伤机制——Granzyme B的释放,提供动态功能信息。
- 早期预测能力:可作为免疫治疗疗效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这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需要进一步优化示踪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在更多不同类型的肿瘤模型中进行验证。此外,PET设备的成本和普及度也是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未来,结合多模态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有望进一步提升诊断和预测的精准度。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未来患者将有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如需了解海外最新的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物信息,欢迎访问MedFind代购商城,或在MedFind抗癌资讯版块探索更多前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