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对国民健康构成严峻威胁。然而,早期诊断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近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卫峰教授就“亚厘米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深入分享,其核心内容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肝癌早期筛查与演变路径
我国肝癌负担沉重,因此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筛查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实现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整体疗效。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影像组学和临床变量的新型ALARM模型,能为肝硬化患者提供短期内发展为肝细胞肝癌(HCC)的可靠风险评估,并有望识别从肝硬化向HCC转变的早期病理变化。
赵卫峰教授强调,肝结节向肝癌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血供和细胞的持续变化。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病变通常会经历再生结节、低度不典型增生结节、高度不典型增生结节、早期肝细胞肝癌(eHCC)、小进展期HCC,最终发展为大进展期HCC。
亚厘米肝癌(scHCC)诊断:抓住1厘米前的生命机遇
2024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明确指出,直径≤1cm的亚厘米肝癌(scHCC)在根治术后预后显著优于1-2cm的HCC。例如,scH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高达98.5%,而1-2cm HCC为89.5%;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3.3%和67.3%。这充分凸显了在scHCC阶段进行及时诊断和干预的极端重要性。
EOB-MRI在亚厘米肝癌诊断中的核心价值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强调了影像学在scHCC诊断中的关键作用。诊断标准要求增强MRI/增强CT/增强超声至少一项,同时结合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EOB-MRI)检查,显示肝癌的典型表现。EOB-MRI对HCC的检出率可达98%,敏感性在71%-77%之间。通过肝胆特异期低信号、动脉期高强化和扩散受限征象,EOB-MRI能显著提高直径小于1.0cm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肝癌诊断路线图
不同影像学诊断scHCC的诊断效能
钆塞酸二钠(Gd-EOB-DTPA)作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进入肝细胞,形成独特的肝胆特异期图像。在肝硬化结节向HCC癌变过程中,OATP表达逐渐减少,且其减少早于肿瘤新生血供形成,这使得肝胆期图像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scHCC具有独特优势。
LI-RADS分类:精准评估肝脏结节
国际主流的HCC指南,如2024NCCN、ASSLD、EASL、OPTN,均推荐使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对HCC进行评估。LI-RADS根据肝脏结节提示良恶性可能性的高低,将其分为LR-1至LR-5、LR-M(可能或肯定为恶性,但非特指HCC)和LR-TIV(肿瘤血管浸润),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细的个性化决策指导。
CT/MRI LI-RADS诊断法则
CT/MRI诊断表
在LI-RADS分类中,scHCC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动脉期非环状高强化、非边缘性廓清(洗褪)、增强假包膜、直径小于10mm、阈值增长等。LR-4患者的HCC可能性为74%,而LR-5患者则高达95%。对于直径小于1cm的HCC,应特别关注强化“包膜”、非边缘性廓清和阈值增长。此外,EOB-MRI检查中的肝胆特异期低信号和移行期低信号,也是HCC的重要辅助诊断征象。
LI-RADS分类主要适用于肝硬化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已诊断或曾诊断为HCC的患者,以及适合肝移植或肝移植后的成人患者。不适用于无HCC高危因素、年龄小于18岁、先天性肝纤维化、血管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Budd-Chiari综合征、慢性门静脉闭塞、心脏充血或弥漫性结节性增生)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亚厘米肝癌的特殊影像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与1-2cm的HCC相比,scHCC常缺少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即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廓清。scHCC扩散受限、典型“快进快出”模式相对较少,这提示其影像学表现的特殊性。因此,EOB-MRI肝胆特异期在早期检出病灶方面尤为重要。2024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推荐在高危人群中,排除确定的良性病变后,使用Gd-EOB-DTPA增强MRI诊断scHCC(证据等级2,推荐B),尤其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并有助于与高度异型增生结节等癌前病变进行鉴别。
小于1cm的scHCC与1-2cmHCC的影像学区别
临床实战案例分析
案例一:甲胎蛋白升高与scHCC诊断
一名59岁女性,患有HBV相关肝硬化。其scHCC病例显示所有诊断特征,但门脉期无廓清。根据2024版指南,EOB-MRI移行期或肝胆期“快出”也可作为辅助恶性征象,最终诊断为scHCC,病理证实为Edmondson-Steiner II级HCC。
a:T2WI高信号,b:DWI弥散受限,c:动脉期非环形强化,d:门脉期无明显廓清,e:移行期低信号,f:肝胆期低信号,直径为7.6mm。
另一名63岁女性,甲胎蛋白升高。若仅使用非边缘APHE+门脉期廓清标准,则无法诊断为HCC。但将移行期廓清纳入诊断标准后,可诊断为scHCC,病理证实为Edmondson-Steiner II级HCC。
a:T2WI高信号,b:DWI弥散受限,c:动脉期非环形强化,d:门脉期无明显廓清,e:过渡期低信号,f:移行期低信号,直径为7.3mm。
案例二:DSA联合锥形线束CT(CBCT)的应用
DSA联合CB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病灶,提高scHCC的检出率,并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分支的三维关系,为超选择性插管提供指导。
DSA联合CBCT诊断scHCC
案例三:肝癌易误诊病例与鉴别诊断
在肝癌诊断中,排除良性病变至关重要,特别是与高流量血管瘤的鉴别。HCC在表观扩散系数图(ADC)上通常呈低信号,动脉期强化后门脉期或移行期出现非边缘廓清。而海绵状血管瘤则ADC呈高信号,动脉期强化后门脉期或移行期会进一步强化。
HCC影像特征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特征
临床诊断HCC时,务必结合两种影像学检查,例如超声与MRI,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例如,一例患者MRI易误诊为HCC,但结合其他检查,最终诊断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另一例亚厘米肝结节最终病理诊断为PEComa,再次强调了鉴别诊断的复杂性。
ADC呈高信号,血管瘤
亚厘米肝结节PEComa的影像和病理
总结与患者支持
亚厘米肝癌的影像诊断要求增强MRI/增强CT/增强超声与EOB-MRI相结合,同时呈现肝癌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或移行期廓清)。将scHCC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诊断指标与辅助指标)与肝癌血清标记物(如AFP、DCP液体活检)相结合,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
精准的早期诊断是肝癌治疗成功的基石。MedFind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抗癌资讯和支持,包括前沿药物信息、诊疗指南解读以及AI问诊服务,助力患者精准抗癌。若您在肝癌治疗过程中有海外靶向药需求,可访问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获取全球优质药品资源。同时,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也能为您提供个性化的抗癌咨询,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病情,做出明智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