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肺癌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令人担忧。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绝大多数病例,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尽管现代医学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免疫疗法的兴起,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中的疗效仍面临挑战。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促肿瘤的巨噬细胞,它们会抑制机体的抗癌免疫反应,从而削弱免疫疗法的效力。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这些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是在进入肿瘤内部后才被“驯化”的。然而,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上的一项突破性临床研究,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揭示,肺癌肿瘤竟能在免疫细胞抵达病灶之前,就在骨髓中对其进行“预编程”,从而瓦解人体的免疫防御体系。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为提升现有免疫疗法的持久性和有效性,指明了全新的靶点方向。
研究团队运用尖端的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对骨髓中的髓系祖细胞(即巨噬细胞的前体)进行了精细的细胞图谱绘制。他们惊人地发现,肺癌肿瘤会向这些骨髓祖细胞发送信号,施加“初次打击”,使其偏向于促进肿瘤生长的功能。随后,当这些被“预编程”的细胞进入肿瘤内部时,还会遭受“二次打击”,进一步强化其促癌特性,最终演变为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
正如研究者Samarth Hegde博士所强调,这项工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癌症免疫抑制发生时机的理解。他指出,部分免疫细胞在尚未抵达肿瘤前,便已在骨髓中被肺癌“重新编程”。若等到这些细胞进入肿瘤后再尝试干预,可能为时已晚,难以逆转其促癌进程。因此,在这些细胞发育早期阶段进行干预,阻止它们成为癌症的“帮凶”,显得尤为关键。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团队识别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靶点——名为NRF2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通常在细胞应对压力时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在肿瘤炎症的“教育”下,骨髓祖细胞中的NRF2会被重新编程并完全激活,最终促使它们转化为肿瘤浸润性免疫抑制巨噬细胞。这一关键机制在肺癌患者和小鼠模型中均得到了证实。当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改造或使用实验性NRF2抑制剂阻断其功能时,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同时机体对癌症的免疫攻击能力也显著增强。这一发现为将NRF2抑制剂与现有免疫疗法联合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当前,多数癌症治疗策略侧重于肿瘤内部的病理变化。然而,届时这些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已然成为癌症的“帮凶”。如果能在这些细胞离开骨髓之前就对其进行靶向干预,无疑能从源头上切断其供应,从而让免疫系统重新掌握抗癌的主动权。此外,研究团队正计划深入探索,在肺癌中驱动特定免疫细胞过度产生的遗传“开关”,是否也在其他癌症类型以及衰老、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类似作用。他们还将进一步分析,某些癌症中观察到的骨髓外免疫细胞异常增殖现象,是否也受类似的遗传机制调控。
这项临床研究的成果,有望催生基于血液的创新检测方法,用于早期识别这些被“预编程”的免疫细胞,从而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实现更早期的干预和疗效监测。总而言之,这项研究不仅深刻揭示了肺癌如何巧妙地在骨髓中“遥控”免疫细胞,为免疫疗法的优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为未来开发针对肺癌的创新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寻求海外靶向药代购或AI问诊服务的患者,了解这些前沿研究进展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提供最新的抗癌资讯,助力患者获取更全面的治疗信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