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而言,每一次治疗突破都意味着新的希望。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治疗领域,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特别是奥拉帕利,正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潜力。近期两项日本临床病例报告揭示,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mCRPC患者,在使用奥拉帕利治疗后,获得了超乎预期的长期缓解,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奥拉帕利在mCRPC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
前列腺癌相关DNA损伤修复基因中最常见的变异之一是BRCA1/2致病性变异。PARP抑制剂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已被证实对携带这些变异的mCRPC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并非所有BRCA1/2变异患者都能获得持久应答,耐药性仍是挑战。
PROfound试验曾显示,在接受过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ARSI)和紫杉烷类药物治疗后进展的mCRPC患者中,奥拉帕利对BRCA1、BRCA2或ATM变异患者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为7.4个月。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能从奥拉帕利中获得更长期的益处。
BRCA2与RB1双重变异:长期应答的关键
本文重点介绍了两名mCRPC患者的治疗经历。他们均存在体细胞双等位基因BRCA2缺失,并伴有RB1剪接位点变异或缺失。令人振奋的是,这两位患者在接受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Olaparib)治疗后,缓解持续时间均超过12个月,其中一例甚至长达24个月。
病例一:69岁男性患者的肺转移治疗
一名69岁的日本男性患者,在经历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和放疗后,发展为mCRPC并出现肺转移。尽管接受了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恩扎卢胺)治疗,仍出现新的肺转移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存在BRCA2双等位基因缺失,以及RB1(NM_000321.3:c.2489 + 1G > C)、APC和PTPRO变异。在开始接受奥拉帕利治疗后,患者的肺转移灶明显缩小,达到部分缓解,并维持了长达24个月的缓解状态。血清PSA水平也随治疗显著下降。
▲图1 病例1的临床和病理信息
病例二:73岁男性患者的肝转移治疗
另一位73岁的日本男性患者,因背痛就诊时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并伴有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在接受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阿比特龙)治疗期间,病情进展为mCRPC,出现阴茎和肝转移。基因检测显示,该患者不仅有BRCA2双等位基因缺失,还伴有双等位基因RB1缺失、TP53、CDC73、PIK3R1和RAD51D变异。患者开始接受奥拉帕利治疗后,肝转移灶达到部分缓解,并维持了13个月的缓解状态。血清PSA水平始终保持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也随治疗下降。
▲图1 病例2的临床和病理信息
BRCA2与RB1共缺失:PARPi敏感性的潜在预测因子
这些病例提示,BRCA2和RB1双重致病性变异可能预示着患者对PARP抑制剂治疗具有更显著且持久的应答。研究表明,这种双重变异可能导致侵袭性表型,但同时也可能使肿瘤对PARPi更为敏感。与单纯BRCA2缺失相比,伴有BRCA2和RB1共缺失的前列腺癌对PARPi治疗的敏感性可能更高,这解释了为何这两例患者能获得长期疗效。
此外,研究还发现,携带BRCA2纯合缺失的mCRPC患者在接受PARPi治疗后,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总体结局更优,这可能与此类肿瘤更难产生PARPi耐药性有关。
▲表1 携带BRCA2和RB1变异的前列腺癌病例报告
展望:精准医疗与购药选择
这些病例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RB1突变有望成为预测BRCA突变mCRPC患者PARP抑制剂疗效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对于面临前列腺癌治疗挑战的患者而言,了解最新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至关重要。
如果您正在寻找奥拉帕利等海外靶向药,或需要专业的AI问诊服务,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网站可以为您提供便捷的购药渠道和全面的抗癌资讯。我们致力于帮助患者获取急需的海外药品,并提供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支持,让您在抗癌路上不再孤单。了解更多靶向药价格和哪里购买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参考文献:
Miyachi S, Sasaki T, Kato M, Uchida K, Owa S, Nishikawa T, Higashi S, Yuasa H, Nishikawa K, Okugawa Y, Watanabe M, Inoue T. Two Japanes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with somatic biallelic BRCA2 loss and RB1 splice site variant or loss who responded to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inhibitor: A case report. Int Cancer Conf J. 2025 Apr 10;14(3):254-258. doi: 10.1007/s13691-025-00761-2. PMID: 40620530; PMCID: PMC1222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