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在法国巴黎盛大召开,此次会议聚焦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的优化与创新。会议深入探讨了围术期免疫治疗策略、晚期NSCLC联合治疗模式的突破,以及生物标志物在疗效预测中的新角色。本文将整合多项关键研究数据,系统分析新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靶向治疗联合方案的潜力及耐药性管理挑战,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并帮助患者了解最新的肺癌治疗选择。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新辅助与辅助策略对比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高达80%~85%。近年来,免疫治疗,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已从晚期治疗拓展至可手术切除NSCLC的围术期治疗。然而,如何将这些新成果应用于围术期治疗仍是临床实践的挑战。
Nuccio等研究整合了CheckMate 816等五项围术期化学免疫研究数据,分析了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及未达MPR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结果显示,pCR是长期EFS获益的最强预后因子。对于达到pCR的患者,新辅助治疗与围术期治疗的EFS曲线重叠,可能无需辅助免疫治疗;而纯MPR患者(残余肿瘤活力1%~10%)则围术期治疗更具优势,继续原方案辅助免疫治疗仍可获益;未达MPR的患者,现有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可能效果有限,需考虑更换。
另一项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回顾性研究也支持了围术期治疗的优势,尤其在未达pCR的患者中,围术期治疗的EFS和总生存期(OS)均显著提高。这些研究为围术期与新辅助治疗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在AEGEANⅢ期研究中表现出色,新辅助化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序贯手术及辅助度伐利尤单抗的方案,显著延长了EFS和DFS。基于此,美国FDA已于2024年8月15日批准度伐利尤单抗用于可切除、早期(ⅡA~ⅡB)NSCLC成人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未来ADOPT-Lung研究将进一步评估辅助免疫治疗度伐利尤单抗对ⅢB期NSCLC患者DFS的影响。
不可切除Ⅲ期NSCLC的治疗新思路
对于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NCCN指南推荐同步放化疗后序贯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PACIFIC研究证实此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FS和OS。GEMSTONE-301和NICOLAS研究也探索了序贯舒格利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疗效,均体现了免疫治疗的显著进展。
Deng和Wang等研究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对于部分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通过PD-1抑制剂联合铂类化疗后进行手术切除,可显著延长DFS。特别是Wang的多中心研究显示,近70%的患者实现了可切除状态并接受手术,R0切除率高达98.7%,PFS和OS率表现良好。这些研究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但仍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广泛适用性。
ELCC 2025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治疗T4和/或N2~N3Ⅲ期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显著提升了病理缓解率和手术切除率。研究还发现PD-L1≥50%且肿瘤突变负荷较高、有吸烟史的患者pCR率更高,而KRAS/STK11或KRAS/KEAP1共突变患者pCR率降低,提示存在治疗耐药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围术期治疗的最新进展
CheckMate 77T研究及其探索性分析进一步强化了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联合化疗作为可切除NSCLC围术期治疗的有效性,显示出显著的EFS延长优势。这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然而,BR.31研究显示,对于EGFR/ALK阴性NSCLC患者,无论PD-L1表达状态如何,度伐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均未能显著改善DFS,甚至在PD-L1≥25%的患者中,远处转移率高于安慰剂组,提示早期NSCLC辅助免疫治疗效果有限。
相比之下,IMpower010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在PD-L1阳性(TPS≥1%)的Ⅱ~ⅢA期患者中显著延长了DFS,并显示出OS获益趋势。这表明精准分层对患者预后的重要性。
CheckMate 816研究则强调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在降低复发率,尤其是远处转移率方面的显著优势。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的EFS显著延长,死亡或远处转移风险降低近一半,在中国亚组中效果尤为突出。这提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可手术切除NSCLC治疗中可能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对于需要获取这些前沿靶向药或免疫治疗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
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获益及风险。Serna-Blasco等首次探讨了NADIMⅡ临床试验中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的预后价值,结果显示术后或辅助治疗期间的MRD检测与较差的EFS和OS相关,提示MRD作为评估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
Heine等研究指出,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清除率也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清除率较高或降低不足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性更大、生存率较低。这为预测帕博利珠单抗疗效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提示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清除率可能也具有类似价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多方案探索
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
KEYNOTE-189、KEYNOTE-407等研究已证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有效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并被NCCN指南推荐。回顾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尤其在PD-L1≥1%的亚组中生存率更高。PERLA研究首次比较了多塔利单抗(Dotarlimab)联合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显示多塔利单抗联合化疗具有替代帕博利珠单抗的潜力,但仍需Ⅲ期研究证实。
CAP-BRAIN和C-BRAIN研究评估了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一线治疗非鳞状NSCLC脑转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显示出良好潜力,有望为脑转移患者提供新选择。RATIONALE-304研究的最终分析结果也支持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作为晚期一线非鳞状NSCLC的有效治疗选择。
Oresti等研究提示,为降低获得性耐药风险,为患者选择“去化疗”的免疫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
CheckMate 9LA研究证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加两个周期化疗方案,能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显著疗效获益,无论PD-L1表达状态如何。比利时和NIS FINN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慎重考虑。
POSEIDON研究评估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或不联合曲美替尼(Tremelimumab)加化疗对转移性NSCLC患者的效果,在全球和中国队列中均显示出显著的PFS和OS改善趋势。RELATIVITY-1093研究正在进行中,旨在比较纳武利尤单抗+瑞拉利单抗+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期待更有效的方案。
晚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MARIPOSA研究通过头对头比较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联合拉泽替尼(Lazertinib)对比奥希替尼单药或拉泽替尼单药一线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展现出靶向联合用药的有效性。ELCC 2025进一步公布了此联合方案用于治疗非典型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治疗患者的OS和PFS显著延长,为非典型EGFR突变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ORCHARD研究探索了奥希替尼联合德达博妥单抗(Dato-DXd)在奥希替尼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的应用,显示出良好前景,但具体剂量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KRYSTAL-7研究结果表明,阿达格拉西布(Adagrasib)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KRAS G12C突变且PD-L1≥50%的NSCLC患者,持续展现有前景的疗效,ORR和PFS数据均优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且安全性可控。KRYSTAL-7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将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对于KRAS G12C突变患者,获取阿达格拉西布等创新药物,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是值得信赖的渠道。
总结与展望:肺癌治疗的个性化未来
2025年ELCC大会展示了肺癌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围术期治疗的优越性日益凸显,pCR仍是最强预后因子,MRD、帕博利珠单抗清除率等标志物也展现应用前景。晚期NSCLC治疗方案日益多样化,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靶向药联合治疗,以及靶向药联合免疫治疗均展现强大疗效。未来肺癌治疗将朝着个性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群体,优化治疗方案和剂量,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患者可通过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了解更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通过抗癌资讯获取最新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