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缘区淋巴瘤(MZL)?
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是一组发展相对缓慢的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根据其主要发病部位,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五大类:
- 脾脏MZL(SMZL):主要累及脾脏。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MZL(EMZL或MALT淋巴瘤):最常见,可发生于胃、眼、肺、唾液腺等部位。
- 淋巴结MZL(NMZL):主要累及淋巴结。
- 原发性皮肤MZL(PCMZL):局限于皮肤。
- 儿童(淋巴结)MZL(pNMZL):发生于儿童。
尽管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格局日新月异,但由于MZL发病率较低,其治疗进展相对缓慢。目前的治疗方案多基于单臂研究,缺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支持。然而,新的疗法如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正展现出巨大潜力。
初治局限期MZL的治疗策略
对于局限在特定部位的早期MZL,治疗方案因发病位置而异,目标是实现长期疾病控制并尽量减少副作用。
- 胃EMZL: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密切相关。对于感染阳性的患者,首选抗生素根除治疗,多数患者可获长期缓解。对于感染阴性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局部放疗(RT)。
- 眼附属器EMZL:局部放疗(RT)是标准治疗,可实现良好的长期控制。超低剂量放疗是减少副作用的新选择。
- 唾液腺EMZL:常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相关。放疗效果好,但可能导致口干。对于担心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单药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
- 其他部位:对于肺、甲状腺、皮肤和硬脑膜等部位的EMZL,治疗选择包括密切观察、手术切除、放疗或利妥昔单抗,需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
对于局限期的NMZL和SMZL,若适合放疗,推荐采用RT。对于无症状患者,积极监测是合理的选择。
初治晚期MZL的治疗选择
当MZL进入晚期并出现症状时,需要进行系统性治疗。治疗时机的选择通常参考GELF标准。以下是主要的治疗方案:
-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线方案之一,在多项研究中证实了其优越的疗效和耐受性,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近6年。
- 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²方案):作为一种无化疗的选择,该方案在初治MZL中也显示出高达93%的总缓解率(ORR),可作为一线治疗的备选方案。
- 单药利妥昔单抗:对于年老、体弱或不适合联合化疗的患者,单药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特别是在有症状的SMZL患者中,单药利妥昔单抗是首选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奥妥珠单抗在滤泡性淋巴瘤中显示出优势,但在MZL中未能带来显著生存获益,且毒性更高,因此不常规推荐用于MZL的一线治疗。同样,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因缺乏总生存获益且增加感染风险,在MZL中也不作推荐。
复发/难治性(R/R)MZL的治疗新进展
对于一线治疗后复发或无效的患者,治疗选择更加多样化,靶向药物和新型疗法成为重要武器。
- 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抑制剂:
- BTK抑制剂在R/R MZL中显示出良好疗效。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的ORR为58%。
- 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和阿可替尼(Acalabrutinib)的疗效更佳,ORR分别达到68.2%和53%,且安全性更好。
- 对于已接受过共价BT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非共价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Pirtobrutinib)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 CAR-T细胞疗法:阿基仑赛(Axicabtagene ciloleucel)在R/R MZL中展现了强大的疗效,ORR高达77%,完全缓解(CR)率达65%。但由于其复杂的流程、显著的毒性和高昂的费用,通常保留给后线治疗的特定患者群体。
- CD3xCD20双特异性抗体:如莫妥珠单抗(Mosunetuzumab)和Odronextamab,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极高的CR率(高达79%-86%),有望成为未来MZL治疗的重要手段。
-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Loncastuximab Tesirine在R/R MZL的初步研究中取得了85%的ORR和75%的CR率,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
这些前沿疗法为复发/难治性MZ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如果您想了解这些新药的详细信息,或咨询可靠的海外代购渠道,MedFind的AI问诊服务可为您提供专业支持。
高危人群与未来方向
研究发现,免疫化疗后24个月内疾病进展(POD24)是MZL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对于这类高危患者,建议进行活检以排除组织学转化,并选择更强效的后续治疗方案。
未来,循环肿瘤DNA(ctDNA)技术有望在风险分层、疗效监测和突变基因分析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MZL治疗进入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时代。开发固定疗程、低毒高效的治疗方案,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结论
边缘区淋巴瘤(MZ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策略正从借鉴其他淋巴瘤向专属的精准治疗发展。对于局限期患者,放疗是基石;对于晚期患者,以BR方案为代表的免疫化疗是标准一线选择。而在复发/难治领域,BTK抑制剂、CAR-T、双特异性抗体和ADC等新药的涌现,正不断改写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更持久的缓解和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