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许多人选择使用蔗糖素等非营养性甜味剂(NNS)来替代糖分,以控制热量摄入。然而,对于正在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来说,这些看似无害的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影响治疗效果?近期一项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的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这项由匹兹堡大学科学家主导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蔗糖素的摄入如何影响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并揭示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蔗糖素可能通过扰乱肠道微生物生态,进而削弱T细胞的抗癌能力,最终影响免疫疗法的整体反应。
临床警示:高蔗糖素摄入与治疗效果不佳直接相关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PD-1抑制剂,已成为多种癌症的标准疗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研究人员推测,饮食因素可能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变量之一。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团队分析了132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的饮食数据,其中包括91名黑色素瘤患者和41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发现:
- 客观缓解率(ORR)降低:每日蔗糖素摄入量超过0.16mg/kg的患者,其肿瘤对治疗的响应率显著下降。
- 生存期缩短:高蔗糖素摄入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大幅缩短。黑色素瘤患者的中位PFS从13.0个月降至8.0个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是从18.0个月骤降至7.0个月。
- 复发风险增加:在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高蔗糖素摄入同样与更低的主要病理缓解率和更短的无复发生存期(RFS)相关。
机制探究:蔗糖素如何通过肠道菌群削弱免疫力?
为了探明其内在机制,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进行了验证。他们发现,饮用含蔗糖素水的小鼠,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时出现了明显的抵抗,肿瘤生长更快,生存期也更短。
研究的关键指向了肠道菌群。蔗糖素显著改变了小鼠肠道内的菌群结构,导致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如梭菌科和毛螺菌科)过度增殖。通过粪菌移植(FMT)实验,科学家证实了这一因果关系:
- 将摄入蔗糖素小鼠的粪便移植给正常小鼠,后者也会对PD-1抑制剂产生抵抗。
- 反之,将对免疫治疗有反应的小鼠的粪便移植给蔗糖素喂养的小鼠,则可以逆转其治疗抵抗。
深层原因:T细胞功能耗竭与精氨酸缺乏
进一步的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蔗糖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间接导致了抗癌主力——T细胞的功能障碍。这些T细胞表现出代谢应激和功能耗竭的特征,其分泌的抗癌因子(如IFNγ、TNFα)减少,而耗竭标志物(如PD-1, Tox, Lag3)的表达则上调。
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与精氨酸的耗竭密切相关。蔗糖素组小鼠的粪便、血液和肿瘤组织中的精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幸运的是,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补充精氨酸或其前体瓜氨酸,可以有效恢复T细胞的杀伤功能和代谢活性,使小鼠重新对PD-1抑制剂产生响应,从而显著延长生存期。
对癌症患者的启示
总而言之,这项重磅研究首次明确了日常饮食中常见的甜味剂蔗糖素可能对癌症免疫治疗产生的负面影响。它通过扰乱肠道菌群平衡,耗尽对T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的精氨酸,从而削弱了PD-1抑制剂的抗癌效果。
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在癌症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管理不容忽视。如果您正在接受免疫治疗,并对自己的饮食有所疑虑,建议与您的主治医生或营养师进行充分沟通。同时,获取准确的药物和前沿治疗信息也同样重要。您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版块,了解更多诊疗指南和药物信息,或使用我们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信息参考。在抗癌的道路上,科学的治疗与合理的饮食管理相辅相成,共同构筑通往康复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