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结直肠息肉作为其重要的癌前病变,通过结肠镜筛查及早切除是预防癌症发生的有效手段。然而,近年来全球早发型结直肠癌(50岁前确诊)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现有的筛查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Gastroenterology》的超大型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评估结直肠癌风险的新维度。
传统风险评估的局限
我们知道,结直肠癌家族史是公认的风险因素。同样,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息肉史也被认为会增加患癌风险。然而,现行的多数筛查指南在评估风险时,往往只考虑“有”或“无”家族息肉史,而忽略了息肉诊断的“频率”和“确诊年龄”等更详细的信息。这种相对粗略的划分,可能无法精准识别出真正的高风险人群。
瑞典超大型研究的关键发现
为了更精确地量化家族息肉史带来的风险,瑞典研究人员利用其全国性的医疗健康数据库,开展了一项涉及超过1167万人的大规模队列研究。该研究排除了已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个体,专注于分析亲属中结直肠息肉的诊断频率与个人患癌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得出了几项颠覆性的结论:
1. 核心发现:息肉诊断“频次”是关键
研究首次证实,亲属中息肉诊断的“频次”是一个独立且至关重要的风险预测指标。数据显示:
- 与没有息肉家族史的人相比,仅有1名一级亲属被诊断出1次息肉,个体的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5%。
- 如果这名亲属被诊断出≥2次息肉(频繁诊断),个体的风险则显著上升至41%。
- 这种风险水平,与拥有2名各诊断过1次息肉的一级亲属(风险增加43%)相当。
注:仅一名一级亲属频繁诊断息肉,其带来的结直肠癌风险,与两名一级亲属各诊断一次息肉的风险水平相当。
2. 对早发型结直肠癌风险影响更甚
这一关联在早发型结直肠癌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一级亲属被频繁诊断出息肉,个体患上早发型结直肠癌的风险会翻倍(SIR=2.01)。若有多位一级亲属均被频繁诊断,风险更是飙升至近4倍(SIR=3.96)。
3. 亲属诊断年龄越早,风险越高
研究还发现,亲属首次诊断息肉的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诊断年龄越轻,且诊断次数越频繁,其家庭成员的结直肠癌风险就越高。
对未来癌症筛查的启示
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其巨大的样本量和基于国家登记数据的客观性,避免了传统问卷调查可能带来的记忆偏差。其结论对未来的结直肠癌预防和筛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 精细化风险分层:未来的筛查指南应考虑将家族息肉史的“诊断频次”和“诊断年龄”纳入风险评估模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是否有家族史。
- 个体化筛查策略:对于那些一级亲属有频繁息肉诊断史(尤其是早发诊断史)的个体,应被视为高风险人群,建议他们更早开始接受结直肠镜筛查,并可能需要更短的筛查间隔。
这一发现为制定更个体化的筛查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结直肠息肉史,并希望评估自身的患癌风险,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前沿资讯。
总而言之,关注亲属息肉诊断的“频率”,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识别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从而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这对于降低整体,特别是早发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最新信息,欢迎访问MedFind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