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接受过多种治疗、尤其是经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类HER2靶向ADC药物治疗后病情仍然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而言,新的治疗选择至关重要。近期,一款名为BB-1701的新型HER2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一项2期临床研究(CTR20241422)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早期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这款新药在HER2阳性或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中展现了其治疗潜力。
BB-1701的关键疗效数据
这项研究评估了28名可进行疗效分析的患者,结果显示:
- 总体缓解情况: 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28.6%,其中21.4%为已确认的部分缓解(PR),7.1%为未经确认的部分缓解。
- 疾病控制情况: 疾病控制率(DCR)高达78.6%,意味着近八成患者的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或缩小。其中,50.0%的患者病情稳定(SD)。
- 特定亚组表现: 在HER2低表达且激素受体(HR)阳性的患者亚组(n=17)中,BB-1701的效果更为显著,客观缓解率(ORR)提升至35.3%,疾病控制率(DCR)也达到了82.3%。
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管晓翔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B-1701有潜力成为HER2靶向ADC(载荷为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新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于BB-1701及其临床研究设计
BB-1701是一款创新的HER2靶向ADC药物,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携带的“弹头”是艾瑞布林(eribulin),这与市面上其他一些ADC药物的化疗载荷不同。这项正在进行的开放标签、单臂2期试验,专门招募了既往接受过含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载荷的HER2靶向ADC治疗后,病情仍然进展的HER2高表达或低表达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研究中,患者每3周静脉输注一次固定剂量的BB-1701(1.6 mg/kg)。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耐受性及其他疗效指标。
截至2025年5月9日,共有31名患者入组,中位年龄为54岁,绝大多数患者(77.4%)的ECOG体力状况评分为1分。患者先前接受过的全身治疗线数中位数为4线,显示这是一群经过多线治疗的患者。
BB-1701的安全性与常见副作用
在接受治疗的31名患者中,BB-1701的安全性总体可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包括:
- 周围神经病变 (38.7%)
- 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35.5%)
- 血小板计数降低 (29.0%)
-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25.8%)
- 白细胞计数降低 (22.6%)
- 低钾血症 (19.3%)
- 贫血 (16.1%)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中未报告任何级别的间质性肺病(ILD),这是其他一些ADC药物中需要警惕的严重副作用。仅有1名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而停止治疗。这表明BB-1701的安全性特征良好,尤其是在肺部毒性方面。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BB-1701的最新研究进展、副作用管理或海外药物代购信息,可以随时通过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进行咨询。
参考文献
Guan X, Shi Y, Yang J, et al. A phase II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BB-1701 in subjects with HER2 expression locally advanc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HER2-ADC containing TOP-I inhibitor. J Clin Oncol. 2025;43(suppl 16):1093. doi:10.1200/JCO.2025.43.16_suppl.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