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领域,一场由人工智能(AI)和多组学技术引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尽管围绕AI的讨论常常伴随着炒作,但数字病理学、放射组学和多参数模型的审慎整合,已经开始在临床中展现出真正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新辅助治疗(术前治疗)方面,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Sandip Patel博士在第26届国际肺癌年会上指出,AI赋能的影像学和数字病理学在预测治疗反应方面潜力巨大,而多组学和机器学习则可用于毒性预测和风险分层。他强调,AI应被视为临床肿瘤学中的辅助工具,而非自主决策者。
AI赋能影像与病理:提升NSCLC诊断精度
AI在肺癌诊疗中一个杰出的例子是Sybil模型。这个由麻省总医院(MGH)开发的AI模型,专为低剂量CT肺癌筛查设计,能够通过深度学习识别出即使是专家也可能忽略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Sybil展现了“建设性幻觉”的能力——即AI标记出人类医生最初未能发现的结节,而这些结节在后续检查中确实发展为可见病灶。这种在病变显现前就“预见”其存在的能力,为早期诊断和监测开辟了新途径。
Patel博士解释说:“AI产生的一切都是一种‘幻觉’,关键在于哪些是有用的幻觉。MGH的数据显示,在肺癌筛查人群中,Sybil识别出了多个被两名放射科医生认为风险低甚至不存在的结节,而这些地方在几个月后确实出现了病灶。”这证明了AI在提高放射学诊断敏感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同样,AI在数字病理学领域也发挥着变革性作用,尤其是在评估新辅助治疗反应方面。传统的病理反应评估主观性很强,而AI驱动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则可以更客观、标准化地量化肿瘤的消退程度。例如,在LCMC3 I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AI来评估新辅助治疗药物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 Tecentriq)的病理反应。结果表明,由AI判定的“数字主要病理反应”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甚至优于人类病理学家的主观判断。
多组学与放射组学:精准预测疗效与毒副作用
除了诊断,AI在整合多源数据以预测治疗副作用方面也显示出巨大价值。免疫治疗相关性肺炎是常见的严重副作用之一。通过结合放射组学(从医学影像中提取高维数据)和多参数模型,医生有望在症状出现前识别出高风险患者。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影像特征、电子病历和基线实验室数据,可以构建预测肺炎风险的模型。有趣的是,除了影像指标,种族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成为强有力的预测因子。这种模型的高阴性预测值(0.93)使其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排除高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中断。
这一点在新辅助治疗中尤为重要。有时,影像上观察到的淋巴结“闪烁”可能并非疾病进展,而是免疫细胞浸润的表现。放射组学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这两种情况,从而做出继续或停止免疫治疗的正确决策。
此外,放射组学特征未来还有望帮助筛选出最能从新型药物中获益的患者,例如抗体偶联药物(ADC)德达博妥单抗(Datopotamab deruxtecan, Datroway)。通过AI辅助的定量免疫组化评分来评估TROP2的表达水平,或可更精准地将合适的药物匹配给合适的患者,从而提高疗效,避免过度治疗。
AI的局限与未来:人机协作是关键
尽管AI在影像和病理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但关于AI将“取代”肿瘤科医生的说法仍存在很多疑虑。许多声称AI超越人类的研究,往往是在排除了现实世界复杂性的理想化测试场景下进行的。
相比之下,一些更务实的应用则更具前景。例如,基于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临床指南助手,以及专门吸收结构化临床数据和专业会议内容的ScoutAI工具,它们为医生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支持。这些工具旨在辅助而非取代医生,帮助他们快速获取和整理信息。同样,对于希望深入了解自身病情的患者,利用可靠的AI工具进行辅助咨询也成为一种新选择。例如,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便能基于海量医学文献,为患者的疑问提供初步解答和方向指引。
另一项具有直接临床效用的技术是用于文档记录的环境AI。这些系统能实时转录和总结医患对话,大大减轻了医生的文书工作负担,使他们能更专注于患者护理。
总结与展望:整合而非取代
短期内,AI不可能取代肿瘤科医生,但它必将以深刻的方式增强医生的能力。从标准化病理反应评估到优化影像解读,再到预测治疗毒性,AI正在为肿瘤学领域一些最棘手的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尤其是在新辅助治疗中,这些工具已经开始影响临床试验设计、监管终点乃至患者选择。随着多组学和机器学习模型更深入地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我们必须确保其应用以严格的验证、临床医生的监督和患者的最终获益为指导。患者若想了解更多关于肺癌靶向药、免疫治疗的最新资讯,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获取详细信息。
AI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真正前景,不在于轰动的头条新闻,而在于坚实、迭代的进步。通过拥抱技术的优势并警惕其局限性,我们能够为患者开辟真正有效的精准医疗新途径。
- Patel S. Multiomic and AI-assisted approaches in localized NSCLC. Presented at: 2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Lung Cancer Congress; July 25-26, 2025; Huntington Beach, CA.
- Mikhael PG, Wohlwend J, Yala A, et al. Sybil: a validated deep learning model to predict future lung cancer risk from a single low-dos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J Clin Oncol. 2023; 41(suppl 12):2191-2200. doi:10.1200/JCO.22.01345
- Dacic S, Travis WD, Giltnane JM,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powered assessment of pathologic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atez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NSCLC: results from the LCMC3 study. J Thorac Oncol. 2024;19(5):719-731. doi:10.1016/j.jtho.2023.12.010
- Naidoo J, Haakensen VD, Bar J, et al. Quantitative radiomics for the detection of symptomatic pneumonitis following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unresectable NSCLC. Ann Oncol. 2024;35(suppl 2):S794. doi:10.1016/j.annonc.2024.08.1298
- Cascone T, Weissferdt A, Godoy MCB, et al. Nodal immune flare mimics nodal disease progression following neoadjuvant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 Commun. 2021;12(1):5045. doi:10.1038/s41467-021-25188-0
- Garassino MC, Sands J, Paz-Ares L, et al. Normalized membrane ratio of TROP2 by quantitative continuous scoring is predictive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TROPION-Lung 01. J Thorac Oncol. 2024;19(10):S2-S3. doi:10.1016/j.jtho.2024.09.015
- Nori H, Daswani M, Kelly C, et al. Sequential diagnosis with language models. Updated July 2, 2025. Accessed July 28, 2025. doi:10.48550/arXiv.2506.22405
- Introducing ASCO guidelines assistant. ASCO. Accessed July 28, 2025. https://www.asco.org/practice-patients/guidelines/assistant
- Tierney AA, Gayre G, Hoberman B, et al. Ambi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ribes to alleviate the burden of clinical documentation. NEJM Catal Innov Care Deliv. 2024;5(3). doi:10.1056/CAT.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