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CLL/SLL一线治疗迎来新曙光
对于初次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患者而言,选择一个高效且持久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期,备受关注的2期临床研究CAPTIVATE公布了其最终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伊布替尼(Ibrutinib)与维奈克拉(Venetoclax)的联合、固定疗程治疗方案,在初治CLL/SLL患者中展现了卓越的长期疗效和生存优势。
惊艳的长期生存数据
在长达近70个月的中位随访后,CAPTIVATE研究的结果令人振奋。数据显示,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固定疗程治疗的患者群体,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这预示着该方案具有非常持久的疾病控制能力。
- 5.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达到 66%,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5.5年内没有出现疾病进展。
- 5.5年总生存率(OS):高达 97%,显示出极佳的远期生存获益。
这一全口服、无化疗的固定周期方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治疗,并有望获得长期缓解的全新可能。
对高风险CLL患者同样有效
CLL患者群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携带高风险基因特征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CAPTIVATE研究的数据表明,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方案对这些患者同样有效。
- 对于携带del(17p)/TP53突变的患者:5.5年PFS率为36%,而无此突变的患者为70%。尽管仍具挑战,但该方案依然为这部分高危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 对于IGHV未突变状态的患者:这类患者通常预后不佳,其5.5年PFS率为55%,而IGHV突变状态的患者则高达79%。
微小残留病(MRD)检测:预测长期疗效的关键
研究还强调了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在预测预后中的重要价值。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能否达到MRD检测不到的状态,与患者的长期无进展生存密切相关。
- 在治疗结束时达到MRD检测不到的患者,其5.5年PFS率高达71%。
- 而在治疗结束时仍可检测到MRD的患者,其5.5年PFS率为47%。
这一发现表明,治疗结束时的MRD状态是评估疗效和预测复发风险的有力指标,有助于指导后续的随访策略。
治疗方案、副作用与再次治疗
CAPTIVATE研究中的固定疗程方案为:首先接受3个周期的伊布替尼单药治疗,随后进行12个周期的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治疗,之后便停止治疗进入观察期。对于后续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研究显示,再次使用伊布替尼单药或联合维奈克拉治疗依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缓解率,2年PFS率分别达到91%和100%。
在安全性方面,再次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COVID-19感染、腹泻和高血压等,总体可控。在考虑此联合方案时,患者和医生不仅会评估其疗效,还会关注其副作用及治疗成本。伊布替尼(Ibrutinib,商品名Imbruvica)和维奈克拉(Venetoclax,商品名Venclexta)作为靶向药物,其价格是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MedFind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海外代购渠道,以获取更具性价比的治疗选择。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伊布替尼和维奈克拉的药物信息,包括不同版本的价格和购买渠道,欢迎随时通过MedFind平台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