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的挑战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根治性手段。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即使是极早期的患者,术后仍面临着较高的复发风险,这极大地影响了长期生存。目前,临床上难以精准区分哪些患者能通过手术彻底治愈,哪些患者又需要额外的辅助治疗来巩固疗效。现有指南通常建议部分高危患者接受辅助化疗,但“高危”的定义尚不明确,导致许多患者可能未得到充分治疗。
基因检测引导下的精准辅助化疗: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一项名为AIM-HIGH的国际3期随机试验探索了全新的治疗策略。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权威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重要启示。研究证实,通过一项14基因表达谱检测,可以精准筛选出术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针对这部分“分子高危”患者,在术后给予铂类双药辅助化疗,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 24个月无病生存率(即两年内没有出现癌症复发或死亡的患者比例)从79%大幅提升至96%。
- 疾病复发或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了78%(HR 0.22)。
这一发现意味着,一种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治疗模式或将改变早期肺癌的术后管理标准。
截图来源: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AIM-HIGH研究设计解读
该研究纳入了449例IA-IIA期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他们均已接受手术切除。研究人员利用经过CLIA认证的14基因检测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其中236例被判定为分子高危(包括高风险和中风险)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 辅助化疗组:接受4个周期的标准化铂类双药化疗。
- 观察组:仅进行术后观察,不接受化疗。
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在随访约19个月后,辅助化疗组的疗效远超观察组,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mITT人群中,辅助化疗组(蓝线)和观察组(红线)的无病生存率(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哪些患者能从中获益?
亚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该治疗方案的广泛适用性。无论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或手术方式如何,辅助化疗均能带来一致的获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分期最早的IA期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后,其复发或死亡风险也降低了85%。此外,研究还发现,这种获益与患者是否携带EGFR突变无关,提示该策略可能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
治疗的安全性与时机
在安全性方面,辅助化疗的耐受性良好,符合临床预期。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疲劳、贫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研究还提示,治疗时机至关重要,尽早启动化疗可能与更好的疗效相关。
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AIM-HIGH试验的结果表明,14基因检测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能够精准识别出能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的早期非鳞状NSCLC患者。这一“精准筛选+辅助化疗”的策略,有望成为改善早期肺癌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治疗方案。我们期待该研究更长期的随访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充分的证据,帮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参考资料
[1] David R Spigel, et al., (2020).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A–IIA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dentified as molecular high-risk by a 14-gene expression profile (AIM-HIGH):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DOI: 10.1016/S2213-2600(25)00213-9
[2] Nasser Altorki, et al., (2023). Lobar or sublobar rep for peripheral stage 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221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