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一大挑战。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和放射性药物正为mCRP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在近期的一次医学交流中,专家们深入探讨了两种备受关注的放射性核素——镥-177(Lutetium-177)和锕-225(Actinium-225)在治疗这类复杂癌症中的应用前景。
镥-177(Lutetium-177):β发射体的优势与考量
镥-177(177Lu)是一种β粒子发射体,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释放β粒子直接杀伤癌细胞。专家指出,177Lu的β粒子射程相对较短,通常在毫米级别,这使得它能够在杀灭靶细胞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此外,177Lu还伴随有γ射线的发射。这一特性虽然可能带来一定的辐射暴露风险,但同时也赋予了177Lu独特的优势:它具有内置的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成像功能。这意味着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医生可以通过γ相机清晰地追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类似于骨扫描,这对于评估药物的靶向性、进行剂量测定以及进行质量控制都非常有价值。每次治疗周期都伴随一次PSMA成像,这是一项重要的便利。
然而,177Lu的γ射线发射也带来了潜在的不足。接受177Lu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的最初几天内,其体内的放射性可能对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构成一定的辐射暴露风险,特别是通过尿液排泄的放射性物质。尽管临床实践中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且目前尚未有因γ射线暴露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但这一潜在风险是使用镥-177时需要注意和管理的方面。
锕-225(Actinium-225):α发射体的强大潜力
与β发射体相比,α粒子发射体具有更高的线性能量转移(LET),这意味着它们在穿过组织时沉积的能量更集中,对细胞的杀伤能力更强。在前列腺癌领域,锕-225(Actinium-225,225Ac)是研究最多的α发射体之一。225Ac每次衰变可以发射4个α粒子,具有极高的效力(potency)。
这种高LET特性被认为能够克服癌细胞的耐药机制。对于那些对传统治疗或β发射体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更为顽固的患者,使用靶向细胞表面(如PSMA)并结合更强效载荷(如α发射体)的药物,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机会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尽管225Ac的γ射线发射非常少,成像难度更高,但其强大的细胞杀伤力使其成为治疗mCRPC的极具潜力的靶向药。
临床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目前,针对这些新型放射性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例如,一项名为ProstACT GLOBAL(NCT04876651)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评估177Lu-rosopatamab(TLX591)联合标准治疗对比单独标准治疗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研究结果将进一步明确β发射体和α发射体在mCRPC治疗中的最佳应用策略和地位。
对于正在与前列腺癌,特别是mCRPC作斗争的患者和家属而言,了解这些前沿的抗癌药信息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特性、病情阶段、基因突变情况以及潜在的副作用。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镥-177、锕-225等新型靶向药物的信息,或正在寻找可靠的海外购药渠道,可以访问MedFind平台。MedFind提供专业的抗癌资讯、AI问诊服务,并提供海外靶向药、仿制药代购服务,帮助患者获取所需的药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