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放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如何优化放疗方案,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不增加毒副作用,一直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一项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III期临床试验(NARLAL2)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洞见。
研究背景与目标
传统的放疗方案通常采用固定剂量。然而,肿瘤内部不同区域对放疗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利用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扫描可以识别肿瘤内代谢活跃、可能对放疗抵抗的区域。研究人员推测,如果能针对这些活跃区域进行更高剂量的照射,或许能提高局部控制率。NARLAL2试验旨在评估基于FDG-PET引导的异质性剂量递增放疗方案,与标准放疗相比,是否会增加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同步放化疗后的早期(6个月内)毒性。
研究方法与设计
这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共纳入了来自7个斯堪的纳维亚中心的350名局部晚期NSCLC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
- 标准放疗组(178例):接受标准剂量的放疗,总剂量为66 Gy,分33次进行。
- 剂量递增组(172例):接受基于FDG-PET影像引导的异质性剂量递增放疗。在严格遵守正常组织剂量限制的前提下,对PET高代谢区域给予更高剂量照射。
两个组的患者均接受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卡铂联合长春瑞滨。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随机分组后6个月内的毒性发生情况。在剂量递增组中,肿瘤区域的平均放疗剂量达到了88 Gy。
关键研究发现:毒性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在随机分组后6个月时,剂量递增组与标准放疗组在毒性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目标。
- 食管炎:放疗期间发生2级食管炎的比例在标准组为28.1%,剂量递增组为25.6%;3级食管炎的比例分别为7.3%和4.1%。
- 肺炎:发生2级肺炎的比例在标准组为15.7%,剂量递增组为20.3%;3级肺炎的比例分别为3.9%和5.8%。
- 4级毒性:仅在标准放疗组观察到4例患者发生4级毒性(呼吸困难、感染、血栓栓塞事件和骨髓炎),剂量递增组无4级毒性发生。
在≥3级的严重不良事件方面,两组的发生率也相似,包括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肺部感染、肺栓塞、咯血和心脏毒性等。所有患者中,35%发生了≥3级毒性,1%发生了5级毒性。因潜在治疗相关毒性导致的死亡共有4例,其中标准组3例(死于肺炎、咯血和猝死),剂量递增组1例(死于咯血)。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研究人员总结指出,尽管基于PET引导的异质性剂量递增方案将原发肿瘤的平均照射剂量提高到了88 Gy,但并未增加患者的早期毒性。这表明,对于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这种剂量递增策略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放疗优化方向。
这项研究为提高NSCLC放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证据。对于正在与肺癌或其他癌症抗争的患者及家属而言,了解这些最新的研究进展至关重要。除了放疗和化疗,靶向药、免疫疗法等新型抗癌药物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获取这些药物,特别是海外上市的新药或仿制药,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如果您正在寻找特定的靶向药或仿制药,或者希望了解更多药物信息,可以考虑通过专业的海外购药平台获取帮助。同时,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方案,AI问诊服务也能为您提供初步的智能分析和信息支持,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选择。
了解更多关于抗癌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资讯,有助于患者和家属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