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接受了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术后是否需要接受辅助化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决策。辅助化疗旨在清除体内可能残留的微小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如何更精准地判断哪些患者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哪些患者可以安全地避免化疗带来的毒性,一直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
近期,一项由Tie等研究人员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临床研究,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循环肿瘤DNA(ctDNA)液体活检来指导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决策,不仅可能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帮助许多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化疗。
什么是ctDNA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是一种创新的癌症检测方法,它类似于标准的血液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研究人员可以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循环肿瘤DNA(ct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DNA片段,它的存在可能表明即使原发肿瘤已被切除,体内仍有残留的癌细胞。
DYNAMIC临床试验:液体活检指导辅助治疗
这项名为DYNAMIC的临床试验,随机分配了455名接受了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中一组患者(液体活检组)根据ctDNA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另一组患者(标准管理组)则由医生根据传统的临床病理标准来评估是否进行辅助化疗。
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在液体活检组中,仅有15%的患者因检测到ctDNA而接受了后续化疗;而在标准管理组中,根据标准评估接受化疗的患者比例高达28%。这意味着,通过ctDNA液体活检指导,超过一半原本可能接受化疗的患者避免了化疗。
治疗效果:减少化疗不影响生存率
这项研究的关键发现在于,尽管液体活检组显著减少了化疗的使用,但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结果却几乎相同。
研究主要作者、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下消化道肿瘤内科教授Jeanne Tie博士强调:“五年过去了,尽管液体活检组患者的化疗使用量减少了,但两组的生存结果几乎一样。”
具体数据显示,在ctDNA指导组中,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8%和88%;而在标准管理组中,这两个数字分别为93.3%和87%。两组数据非常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ctDNA检测的更多潜力
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在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额外的ctDNA液体活检检测,还可以为了解治疗效果和预测癌症长期复发风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结论:液体活检是指导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工具
Tie博士总结道:“这进一步证实,ctDNA液体活检是指导这些患者治疗的合适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使得许多患者能够避免化疗及其潜在的毒性和其他健康影响。”
这项研究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更精准的检测手段,有望实现更个体化的治疗决策,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治疗带来的负担。
面对复杂的癌症治疗决策,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权威的癌症诊疗指南及药物信息至关重要。在探索个性化治疗方案或对研究结果有疑问时,患者可以考虑利用AI问诊服务获取初步的专业解读和建议。对于需要获取特定靶向药或仿制药的患者,了解海外购药途径和价格信息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