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作为腹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称为“腹腔卫士”,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腹部的整体功能。腹膜和大网膜如同保护屏障一般覆盖在腹腔器官前方,但也因此容易受到多种腹部病变的侵袭。近年来,腹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因其预后不良,早期和精准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是评估腹膜病变的重要手段。新型显像技术如[68Ga] Ga-FAPI PET/CT在胃癌、卵巢癌等腹膜转移瘤的诊断中展现出 उच्च 准确性。此外,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也被证实对腹膜病变具有诊断价值。基于超声表现,医学界已开发出大网膜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OI-RADS),用于辅助区分大网膜病变的良恶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膜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尽管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组织病理学检查依然是确诊腹膜病变的金标准。超声引导下腹膜活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能够明确腹膜病变的性质,并探究腹水产生的潜在病因。早在1983年,就有研究成功利用超声引导下的腹膜细针穿刺活检(FNA)确诊了恶性腹膜间皮瘤。后续研究进一步证实,超声引导活检在诊断腹膜癌方面的阳性率高达100%,对于大网膜或肠系膜病变的诊断成功率也高达99.5%,诊断敏感性为95.5%,特异性更是达到100%。值得关注的是,大网膜活检在识别恶性病变方面,较传统的腹腔穿刺细胞学检查更为敏感。同时,对于不明原因腹水的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膜活检也被认为是有效的病因诊断方法,诊断有效率可达93.8%。
目前,关于腹膜病变活检应选择细针穿刺活检(FNA)还是粗针穿刺活检(CNB),医学界尚未达成统一共识。研究显示,粗针穿刺活检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率,但同时也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然而,多项研究已证实,对于CT影像上疑似大网膜病变,采用超声引导下活检是安全且有效的,并被推荐为大网膜活检的首选方法。即使是肝硬化患者,超声引导下腹膜活检也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由于多数大网膜病变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增厚,活检部位的选择直接影响病理结果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虽然CT扫描可以辅助规划活检路径,但其无法提供实时引导。
超声造影技术提升大网膜活检的精准度
为进一步提升大网膜活检的精准度和有效性,《European Radiology》近期发表了一项研究,聚焦超声造影(CEUS)技术在评估大网膜病变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前瞻性地纳入了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大网膜活检的患者,研究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研究参与者被分为超声造影引导组和常规超声引导组,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确保两组患者的均衡性。研究团队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活检成功率、诊断准确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超声特征进行了亚组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 < 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超声造影显著提高活检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
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后,研究最终纳入了310例超声造影引导组患者和160例常规超声引导组患者。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大网膜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P > 0.05)。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引导组的活检样本获取率(97.42% vs 93.13%,P = 0.029)和诊断准确率(96.03% vs 87.92%,P = 0.002)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9.36%(44/470),远处转移发生率极低,仅为0.43%(2/4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进一步表明,在高回声组、致密组和非结节组中,超声造影引导下的活检成功率(97.99% vs 92.55%,P = 0.042)和诊断准确率(96.48% vs 86.17%,P = 0.002)均显著提升。尤其在非结节组中,超声造影引导的诊断准确率优势更为突出(93.41% vs 84.11%,P = 0.015)。
表 常规超声引导组与超声造影引导组的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证实,超声引导下大网膜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样本获取方法。而超声造影引导技术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大网膜活检的样本获取率和诊断准确率,尤其是在高回声、致密和非结节型病变中,优势更加明显。这表明超声造影引导大网膜活检是一种更精准、更有效的诊断方法,有望为包括腹膜癌在内的腹膜疾病患者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例如靶向治疗等。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寻求癌症治疗的相关信息或药物,欢迎访问MedFind 海外靶向药代购网站,我们提供专业的AI问诊和药品代购服务, साथ ही 提供丰富的抗癌资讯,助力您的抗癌之路。
原文出处:
Zhiguang Chen,Zhiqun Bai,Puxu Yang,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guided omental biopsy: a single-center prospective study.DOI:10.1007/s00330-025-11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