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2突变:从“促癌元凶”到“抗癌帮手”的惊人反转
在癌症治疗领域,我们常常听到“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CHIP)这一概念。它通常与不良预后相关,尤其是一种名为TET2的基因突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肿瘤进展的推手。然而,科学的魅力就在于不断颠覆认知。近期发表在《癌细胞》(Cancer Cell)和《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的两项重磅研究,彻底改变了我们对TET2突变克隆性造血的看法。
研究结果惊人地一致:在接受免疫治疗的实体瘤患者中,携带TET2突变的克隆性造血不仅无害,反而能显著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癌效果。这一发现为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揭秘背后机制:TET2突变如何“唤醒”抗癌免疫?
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精巧的动物模型实验,深入探究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他们发现,尽管TET2突变本身不会改变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的能力,但它驱动了外周血中特定免疫细胞的克隆性扩增。
更关键的是,当这些携带TET2突变的髓系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后,它们的“战斗”模式被彻底激活:
- 增强抗原呈递:在免疫治疗药物和IFNγ的刺激下,TET2突变巨噬细胞上调了MHC-I和MHC-II分子的表达。这意味着它们能更有效地向T细胞“展示”癌细胞的特征(抗原)。
- 激活杀手T细胞:通过高效的抗原呈递,这些巨噬细胞能够更强力地激活初始CD8+ T细胞(即“杀手T细胞”),促使其释放更多具有细胞毒性的分子(如GzmB),从而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打击。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将肿瘤内部的免疫环境从“冷”转“热”,大大提升了免疫治疗的成功率。如果您想深入了解自身的免疫状态是否适合免疫治疗,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分析建议。

临床数据验证:TET2突变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
为了验证这一发现在真实世界中的意义,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包含超过3500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庞大队列数据。结果证实了动物实验的结论:
- 在存在TET2突变克隆性造血的患者肿瘤中,促炎性的M1型巨噬细胞和CD8+ T细胞的浸润水平均显著更高。
- 在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TET2突变与否对总生存期没有显著影响。
- 然而,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携带TET2突变的患者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即便在排除了肺癌亚型、肿瘤突变负荷(TMB)等多种干扰因素后,这一优势依然存在。

无独有偶,加拿大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的研究也在结直肠癌和黑色素瘤患者中观察到了类似现象。他们发现,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TET2突变克隆性造血与临床获益的几率提高了整整6倍!
未来展望:TET2突变或成免疫治疗新一代生物标志物
总而言之,这两项研究共同揭示了TET2突变克隆性造血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它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使免疫细胞进入一种“预激活”的抗肿瘤状态,从而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帮助下,释放出更强大的抗癌潜力。
这一突破性发现提示,未来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免疫治疗时,检测外周血中的TET2突变状态或许能成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了解最新的癌症研究进展对制定最佳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您可以在MedFind抗癌资讯版块获取更多前沿信息。同时,若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药物支持,MedFind的全球找药服务致力于为您扫除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