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胃癌的治疗困境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GSCC)是一种极为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在所有胃癌中的占比不到0.1%。由于其罕见性,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且对其分子特征的了解也十分有限,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将通过一例特殊的年轻患者病例,探讨GSCC的复杂性以及潜在的治疗耐药机制。
病例回顾:年轻患者的快速进展
患者为一名年仅33岁的男性,因体重急剧下降、严重反酸和进行性皮下肿块等症状就诊。经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最终被确诊为IV期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GSCC)。
为了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医生对其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存在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和范可尼贫血互补组M基因(FANCM)的致病性变异。此外,其肿瘤突变负荷(TMB)为中等水平,微卫星状态为稳定型(MSS)。
▲图1 PET-CT影像
治疗方案与意外的结局
基于当时的诊疗认知,医疗团队决定采用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FOLFOX)联合化疗,并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进行治疗。然而,尽管接受了积极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却迅速恶化,皮下肿块快速增大,并出现了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和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与严重脓毒症、肝功能不全、化疗影响、肿瘤进展以及免疫治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irTCP)等多种因素有关。面对复杂的病情,获取前沿的抗癌资讯对于调整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最终,由于出现多器官衰竭,经家属同意,患者在姑息性拔管后不幸离世。
▲图2 活检病理影像
PTEN/ATM突变:免疫治疗失败的潜在原因?
该病例的悲剧结局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为何免疫联合化疗的方案未能奏效?研究人员推测,患者携带的特定基因变异可能是关键因素。
- PTEN基因变异:PTEN的缺失或功能异常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与胃癌的晚期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它可能影响了肿瘤细胞对治疗的反应。
- ATM基因变异:ATM突变是癌症中常见的体细胞突变之一,通常也与较差的预后和更早的发病年龄相关,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该患者如此年轻便发病。
这些基因变异的存在,可能共同导致了肿瘤对以纳武利尤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耐药,从而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寻求类似前沿治疗方案的患者,全面了解不同药物的获取渠道同样重要。例如,MedFind提供多种靶向药和免疫药物的代购服务,致力于帮助患者链接全球的医疗资源。
总结与展望
本病例凸显了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GSCC)在诊断和治疗上的极端复杂性,尤其是在携带特殊基因突变的年轻患者中。PTEN和ATM等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可能成为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对于GSCC这一罕见癌症,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于更深入的基因谱分析,以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方案。面对复杂的基因检测报告和治疗选择,患者及家属可能会感到困惑。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能够辅助解读检测报告,提供个性化的治疗信息参考,帮助患者在抗癌路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能为GSCC患者带来更有效、更安全的标准化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