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及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从确诊到治疗再到康复,肺癌患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复杂多样的症状,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早期筛查技术的普及和诊疗水平的提升,手术已成为早期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围手术期(即手术前后)并非一帆风顺,患者在此阶段会经历多种症状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些症状,一项针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的纵向调查研究应运而生。该研究旨在揭示肺癌患者在术前、术后早期、出院当天及出院后两周等关键时间点,各种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组合形成的症状群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实施预见性护理和个性化的症状管理方案。
肺癌围手术期症状群的动态演变
这项研究共纳入192例肺癌患者,通过对他们围手术期不同阶段的症状进行评估,发现症状群的构成和特点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
- 术前阶段:情绪与睡眠障碍为主。 在手术前,尽管许多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研究显示,睡眠不安、健忘和疲倦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睡眠不安位居首位。这可能与患者对陌生住院环境、角色转变、疾病预后及医疗费用的担忧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此时,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睡眠障碍症状群,提供心理支持和疾病知识宣教。
- 术后早期(术后1-2天):疼痛与疲乏显著。 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导致此阶段所有症状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疼痛和疲倦是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最高的两大症状。这提示术后疼痛管理和疲乏缓解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需及时评估并采取药物止痛、体位调整、深呼吸、情感支持等多种干预措施。
- 出院当天:疼痛、咳嗽与气促突出。 随着患者康复和医疗干预,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所下降。然而,疼痛、咳嗽和气促仍是出院当天最常见的症状。这强调了出院时针对镇痛和止咳的健康宣教以及出院带药的重要性。
- 出院后2周:气促持续,疼痛与咳嗽仍存。 出院后两周,虽然大部分症状有所缓解,但气促成为最显著的症状,而疼痛、咳嗽、疲倦、咳痰和胸闷的发生率仍不容忽视。这表明肺癌患者的延续护理和症状管理应延伸至出院后,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指导康复锻炼等措施至关重要。
图1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发生率
T1:入院当天;T2:术后1~2 d;T3:出院当天;T4:出院后 2 周
核心症状群解析与应对策略
研究进一步识别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共存在四种主要症状群,它们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群内症状组成呈动态变化:
- 呼吸道症状群:持续关注与干预。 该症状群贯穿围手术期各个阶段,由咳嗽、咳痰、咳血、胸闷和气促等症状构成。肺癌细胞分泌黏液、肿瘤扩张或侵犯胸膜都可能导致这些症状。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前戒烟、学习有效咳嗽方法;术后密切监测呼吸状况,进行雾化吸入、拍背咳痰等。出院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心肺功能锻炼,如散步、吹气球等,以改善胸闷和气促。
- 胃肠道症状群:短期管理与恢复。 该症状群从术前持续至出院当天,主要表现为便秘、体重下降、食欲下降、恶心和呕吐。术前紧张情绪、术后麻醉副作用、活动减少及药物刺激等是主要原因。积极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如药物辅助通便、止吐、饮食调节等,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通常在出院后两周内逐渐消失。
- 情绪/心理症状群:心理支持与疏导。 该症状群从术前持续至出院当天,主要表现为苦恼和悲伤。疾病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不确定性都会引发患者的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心声,了解情绪根源,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 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综合管理的关键。 尽管疼痛、疲倦和睡眠障碍在围手术期各阶段均存在,但它们以症状群形式主要出现在出院当天及出院后两周。这提示在住院期间,基于指南的疼痛管理(如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法)、健康宣教和舒适护理措施对控制疼痛和改善疲乏、睡眠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出院后引流管拔除、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等因素可能导致该症状群再次显现。因此,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包括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管理手册的指导,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提升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综合管理建议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症状负担较重,且症状群种类和构成动态变化,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持续挑战。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应高度重视并持续监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的连续动态变化。提前做好相关宣教和护理准备,并根据症状群评估结果,制定连续的个性化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调整症状群管理方案,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患者和家属可以寻求专业的支持,例如通过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建议,或查阅权威的抗癌资讯,包括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时,了解全球前沿的靶向药选择也至关重要,这能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结语:未来研究方向与临床实践意义
本研究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的动态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尽管受限于研究时间和经费,仅选取了单一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可能存在局限,但其发现对于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可考虑扩大样本量,纳入不同等级和性质的医疗机构患者,以获得更具普适性的结论。通过持续优化症状管理策略,我们有望显著减轻肺癌患者的痛苦,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