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认识遗传性癌症——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 LS),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它主要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胚系突变引起,这些关键基因包括 MLH1
、MSH2
、MSH6
、PMS2
,以及一个名为 EPCAM
的基因。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个体,其罹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其他多种癌症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鉴于其严重性,最新的《2024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和《2024 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均明确推荐,对相关患者进行林奇综合征的遗传基因筛查,其中特别强调了要进行外显子测序和大片段缺失分析。
一、为何大片段重排(LGR)检测至关重要?
在林奇综合征的基因检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常见的点突变,更不能忽视一种被称为“大片段重排(Large Genomic Rearrangement, LGR)”的变异类型。LGR指的是基因上数百至数百万个碱基片段的缺失或重复,这种变异同样能破坏基因的正常功能。
不同基因发生LGR的频率差异巨大:
- MLH1和MSH2: 研究显示,约30%的
MLH1
和MSH2
基因致病变异属于大片段重排。如果常规测序未发现问题,LGR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 PMS2和MSH6: 这两个基因的变异以点突变或小片段插入缺失为主,LGR相对少见。
- EPCAM: 该基因的致病变异几乎全部为大片段重排。特别是其3’端的大片段缺失,会间接导致
MSH2
基因功能异常,从而引发林奇综合征。
一项针对4195名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在确诊的115例林奇综合征患者中,有17.4%的患者携带的正是大片段重排变异。这一数据再次凸显了在中国人群中进行LGR检测的必要性。
二、林奇综合征的基因检测技术选择
对于怀疑林奇综合征的患者或高危人群,如何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方法呢?
1. 下一代测序技术(NGS): NGS是目前主流的基因检测技术,能高效地检测出基因的点突变和小片段的插入缺失。然而,标准的NGS流程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大片段重排。
2.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 MLPA是检测LGR的“金标准”方法。当NGS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林奇综合征时(如存在显著的肿瘤家族史),通常会推荐使用MLPA进行补充检测。
3. 经验证的可检测LGR的NGS方法: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技术发展,一些经过特殊设计和严格验证的NGS检测方案,已经可以同时分析点突变、小片段插入缺失以及大片段重排。这种“一站式”的检测能够更全面、高效地评估林奇综合征的遗传风险,避免漏检。
总结
林奇综合征的诊断对于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如免疫治疗的适用性),更能指导亲属进行早期筛查和预防。在进行基因检测时,必须认识到大片段重排(LGR)是MLH1
、MSH2
和EPCAM
基因的重要致病原因。因此,选择能够覆盖LGR的全面检测方案,是确保诊断准确性、避免错失治疗和预防机会的关键一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相关家族史,请务必与您的医生或遗传咨询师讨论进行全面的林奇综合征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