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一度被认为是老年人的疾病,如今却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令人担忧的年轻化趋势。在至少27个国家,50岁以下成年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在过去20年里几乎每十年翻一番。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2030年,结直肠癌预计将成为年轻人中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导致早发性结直肠癌激增的背后原因。许多年轻患者没有家族史,也没有肥胖、高血压等已知的传统风险因素,这使得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潜在的隐藏环境或微生物暴露。
细菌毒素Colibactin:潜在的“早期元凶”?
近日,一项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的最新研究,可能揭示了早发性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诱因。研究人员发现,由特定菌株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生的细菌毒素——Colibactin,可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Colibactin是一种能够改变DNA的毒素。以往的研究曾在约10%至15%的结直肠癌病例中发现与Colibactin相关的DNA突变,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晚发性病例,或者没有区分早发性和晚发性疾病。
这项新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深入分析了来自11个国家、共计981个结直肠癌患者的基因组数据,其中包括早发性和晚发性病例。研究人员发现,与70岁后被诊断的患者相比,Colibactin相关的DNA突变在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特别是40岁以下)的发生率高出3.3倍。这些突变模式在早发性病例高发的国家也更为普遍。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独特的DNA突变模式就像基因组中的“历史记录”,强烈指向儿童时期的Colibactin暴露可能是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驱动力。通过分子计时分析,研究表明这些Colibactin相关的突变在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出现,甚至可能发生在生命的前10年内。它们甚至可能导致了约15%的APC驱动基因突变——这是直接促进癌症发展的最早期的基因改变之一。
这意味着,产生Colibactin的细菌可能在儿童时期就悄悄定植于结肠,并在DNA中启动分子变化,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埋下伏笔,且这一过程可能远早于任何症状出现。正如研究作者所说:“如果个体在10岁时就获得了这些驱动突变之一,那么他们患结直肠癌的时间表可能会提前几十年,可能在40岁而不是60岁时发病。”
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早发性结直肠癌的病因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改变了我们对癌症发生过程的传统认知——癌症可能不仅仅是成年期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累积的结果,早期生活经历,甚至童年时期的细菌暴露,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发现为探索新的癌症预防策略打开了大门。例如,了解儿童如何接触到这些产毒素细菌、哪些环境或饮食习惯更有利于Colibactin的产生,以及如何检测这些DNA突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他们还希望探索使用益生菌是否能安全地清除有害菌株,并开发基于粪便样本的早期检测方法,以筛查Colibactin相关的突变。
对于已经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了解最新的治疗进展和药物信息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的进步,靶向药和免疫疗法等创新抗癌药物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有时,获取海外已上市但国内尚未普及的靶向药或仿制药可能是一个挑战。MedFind平台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海外靶向药和仿制药代购服务,帮助患者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治疗药物。
同时,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患者和家属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和信息支持。MedFind提供的AI问诊服务,可以辅助患者理解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并提供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帮助患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项关于Colibactin与早发性结直肠癌关联的研究,再次强调了持续投入癌症研究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探索癌症的起源和机制,我们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最终战胜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