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尽管初始治疗(如铂类化疗、免疫疗法或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能带来一定的疾病控制,但治疗耐药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严峻挑战。一旦标准治疗失败,后续挽救性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患者的生存前景面临巨大考验。因此,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控制疾病进展并延长生存期,成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的ADC药物备受关注。Trop2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芦康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Tirumotecan)正是一种创新的Trop2-ADC,其独特的连接子和载荷设计旨在增强抗肿瘤活性,同时降低脱靶毒性。
近期,《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了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和方文峰教授团队主导的两项关键性临床研究(KL264-01和SKB264-II-08)的积极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治疗既往接受过多种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截图来源:Nature Medicine
研究设计与关键发现
这两项研究(KL264-01的NSCLC队列和SKB264-II-08的第一部分)共纳入了百余例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评估了芦康沙妥珠单抗(5 mg/kg,每2周一次)的疗效与安全性。
KL264-01研究 (3A队列):
- 纳入43例对标准治疗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线。
- 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0%,疾病控制率(DCR)为81%。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21.8个月,1年OS率达69%。
SKB264-II-08研究 (队列1和队列2):
- 主要聚焦于EGFR突变且经治的晚期NSCLC患者(共64例)。
- 结果显示:整体ORR为34%,DCR为84%。
-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9.6个月,6个月的DoR率高达95%。
- 中位PFS为9.3个月,1年OS率为79%。
EGFR突变患者的显著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两项研究均一致显示,携带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似乎能从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中获得更优的临床结局。在KL264-01研究中,EGFR突变亚组的ORR(50% vs 29%)、PFS(9.7个月 vs 5.6个月)和OS(未达到 vs 10.9个月)均优于EGFR野生型亚组。SKB264-II-08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在EGFR突变人群中的潜力,特别是高达95%的6个月DoR率,提示缓解持久性良好。
▲EGFR突变型和EGFR野生型NSCLC患者指标对比
此外,探索性分析提示,Trop2高表达可能与更持久的疗效相关,但这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认。
安全性评估
汇总分析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在该剂量下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但大多数是可管理的,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后能够恢复。
总结与展望
KL264-01和SKB264-II-08研究的积极结果,为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芦康沙妥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Trop2靶向ADC药物,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尤其为EGFR突变耐药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突破。对于寻求芦康沙妥珠单抗等前沿靶向药或仿制药的患者,了解其疗效、副作用以及可靠的海外购药渠道和价格信息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提供最新的抗癌资讯和便捷的药品代购服务。若您对治疗方案有疑问,也可尝试使用AI问诊获取辅助信息。
基于这些令人鼓舞的数据,针对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芦康沙妥珠单抗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未来能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早日惠及更多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