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放疗:曾经的“金标准”面临挑战
对于许多接受了乳房切除术的II期和III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术后放疗曾被视为降低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全身性治疗方案的飞速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已得到显著改善。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对于部分患者,术后放疗是否仍然是必选项?面对复杂的治疗选择,获取最新、最全面的抗癌资讯至关重要。
特别是针对腋窝淋巴结有1至3个转移的中等风险患者,术后放疗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各大诊疗指南也未能形成统一意见。
NEJM重磅研究:十年随访数据揭示真相
近期,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项历时十年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为这一争议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该研究旨在评估对于中等风险的乳腺癌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增加胸壁放疗能否带来额外的生存获益。

这项国际多中心研究共纳入了1607名患者,她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 放疗组(808人):接受乳房切除术后胸壁放疗。
- 无放疗组(799人):仅接受乳房切除术,不进行术后放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当时标准的全身性治疗,其中约85%的患者接受了化疗,79%接受了内分泌治疗,近20%的患者使用了曲妥珠单抗治疗。这些全身性治疗方案的进步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如果您对具体靶向药或内分泌药物的获取途径和价格有疑问,可以咨询MedFind的专业团队。
核心研究结果:放疗并未改善生存率
经过长达9.6年的中位随访,研究结果显示:
- 总生存率(OS):放疗组的10年总生存率为81.4%,而无放疗组为81.9%。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 胸壁复发率:虽然放疗能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放疗组1.1% vs. 无放疗组2.5%),但由于整体复发事件数量极少,这种微小的差异并未能转化为实际的生存获益。
- 无病生存率(DFS):两组的无病生存率也极为相似,放疗组为76.2%,无放疗组为75.5%。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三阴性乳腺癌亚组的分析中,研究者甚至观察到接受胸壁放疗的患者总生存率反而有降低的趋势。
临床启示:迈向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这项研究的结论明确指出,在现代全身治疗策略下,对于经过乳房切除术的中等风险乳腺癌患者,术后增加胸壁放疗并不能带来额外的生存优势。这提示我们,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局部复发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使得局部治疗(如放疗)的边际效益减小。
当然,研究者也强调,该试验开始时间较早,目前的新辅助治疗理念、腋窝淋巴结处理方式等已发生改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更精确地筛选出那些真正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从而推动乳腺癌治疗走向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时代,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治疗方案日新月异,若您希望获得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不妨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辅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