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疗法核心机制:激活cGAS-STING通路
这项新疗法的核心在于巧妙利用了人体内天然的免疫信号通路——cGAS-STING通路。STING(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是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一旦被激活,就能释放干扰素等信号,召集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精锐部队”前来攻击癌细胞。
传统的STING激动剂虽然在动物实验中效果显著,但在临床上却因需要大剂量注射且容易引发全身性炎症风暴而受限。MIT的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他们不再从外部“输送弹药”,而是选择让肿瘤“就地生产”。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将编码cGAS酶(合成STING天然激动剂cGAMP的关键酶)的mRNA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中,并将其精准地递送到肿瘤细胞内。进入癌细胞后,cGAS酶会利用癌细胞在快速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DNA碎片作为“原料”,合成出免疫激活分子cGAMP。随后,这些cGAMP被分泌到肿瘤微环境中,高效激活周围免疫细胞的STING通路,从而吹响了免疫系统向肿瘤发起总攻的号角。
临床前研究成果:高效协同,毒性更低
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的实验中,这项新疗法展现了惊人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
- 协同增效:单独使用cGAS mRNA疗法或PD-1抑制剂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当两者联合使用时,竟有30%的小鼠实现了肿瘤的完全消退。这表明新疗法能与现有免疫疗法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如果您对PD-1抑制剂等现有免疫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随时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解答。
- 多方围剿: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疗法不仅激活了CD8+T细胞和NK细胞等直接的“杀伤部队”,还显著增强了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形成了一张围剿肿瘤的免疫大网。
- 低毒高效:与直接注射cGAMP相比,这种“内部生产”策略仅需极低的剂量就能起效。同时,由于mRNA和cGAMP被纳米颗粒“锁定”在肿瘤局部,有效避免了全身扩散可能导致的组织损伤和自身免疫反应,安全性大大提高。

未来展望:从“靶向递送”到“就地取材”的范式革新
这项研究的最大亮点在于,它将原本在免疫逃逸中扮演“帮凶”角色的癌细胞,巧妙地转化为了激活免疫系统的“功臣”。这种“就地取材”的策略,不仅利用了癌细胞数量众多的优势,还规避了其自身cGAS信号通路缺陷的问题,实现了高效、低毒的局部免疫激活。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扩展性的技术平台。理论上,通过替换mRNA的编码序列,就可以让癌细胞生产其他任何类型的免疫调节分子,为未来联合放疗、化疗等其他疗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研究团队的下一步计划是开发可静脉注射的剂型,以加速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在等待这些前沿疗法进入临床的同时,选择当前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MedFind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打通全球寻药渠道,提供专业可靠的海外新药代购服务,确保您能第一时间用上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治疗的前沿资讯,也欢迎访问MedFind的抗癌资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