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公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数据显示,新型靶向药伊非那妥单抗(Ifinatamab deruxtecan, I-DXd)在治疗伴有脑转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展现出令人振奋的颅内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这项名为IDeate-Lung01的II期临床试验,为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患者群体带来了新的曙光。
IDeate-Lung01研究:伊非那妥单抗的颅内疗效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在65名基线时存在脑转移的患者中,伊非那妥单抗治疗后的颅内确证客观缓解率(cORR)达到了46.2%。具体来看:
- 完全缓解(CR): 30.8%的患者实现了颅内病灶的完全消失。
- 部分缓解(PR): 15.4%的患者病灶显著缩小。
- 疾病稳定(SD): 44.6%的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综合来看,该药物的颅内确证疾病控制率(cDCR)高达90.8%,意味着超过九成的患者颅内病灶得到了有效控制。此外,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6.2个月,中位起效时间(TTR)仅为1.4个月,显示出药物起效迅速且效果持久的特点。
对不同患者亚组的疗效分析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亚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同样令人鼓舞:
- 对于26名先前未接受过脑部放疗的患者,伊非那妥单抗的颅内cORR更是高达57.7%。
- 在29名基线时存在脑部靶病灶的患者中,颅内cORR达到了65.5%,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疾病控制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6.6%。
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患者之前是否接受过脑部放疗,伊非那妥单抗均能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者指出,脑部进展的情况并不常见,这暗示伊非那妥单抗可能具有预防脑转移的潜力。
系统性疗效与颅内疗效的对比
研究还比较了有无脑转移患者的全身(系统性)疗效。结果发现,无论患者基线时是否存在脑转移,伊非那妥单抗均能提供相似的生存获益。有脑转移患者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0.4个月,无脑转移患者组为10.1个月,两者非常接近。这表明伊非那妥单抗能够同时有效控制颅内和颅外的病灶。这一突破性数据为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如需了解更多前沿抗癌药物信息或寻求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
伊非那妥单抗的安全性与副作用
在安全性方面,伊非那妥单抗表现出可接受的耐受性。在有脑转移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包括:
- 恶心(49.2%)
- 食欲下降(32.3%)
- 中性粒细胞减少(30.8%)
- 贫血(27.7%)
- 乏力(23.1%)
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1-2级),严重(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且可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支持治疗得到良好管理。
未来展望:IDeate-Lung02三期临床研究
基于IDeate-Lung01研究的积极结果,一项名为IDeate-Lung02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该研究将直接比较伊非那妥单抗与医生选择的标准化疗(如拓扑替康、氨柔比星等)在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伊非那妥单抗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MedFind将持续关注全球最新的抗癌药物研发动态,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抗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