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汗腺癌:罕见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困境
小汗腺癌(Eccrine Carcinoma, EC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足皮肤恶性肿瘤的0.01%。由于其罕见性,人们对这种癌症的恶性转化机制和遗传背景知之甚少。尽管大多数小汗腺癌最初表现为局限性病变,但它们可能发展为转移性疾病,且转移性小汗腺癌(mEC)的死亡率高达60%-70%,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反应普遍不佳,这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HRD相关基因突变:揭示小汗腺癌的潜在驱动因素
近期的一项病例研究为小汗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研究人员对两例初诊时即存在转移性小汗腺癌的患者进行了分子基因分型,结果发现他们均携带与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相关的胚系突变,包括乳腺癌易感基因2伴侣和定位因子(PALB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以及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加基因2(PMS2)。这些基因突变不仅与多种癌症易感综合征相关,也提示了HRD通路在小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强调了对小汗腺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遗传咨询和分子检测的必要性。
PARP抑制剂:精准治疗的新希望
鉴于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在治疗HRD相关癌症(如BRCA1/BRCA2突变的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已展现出显著疗效,本研究提出PARP抑制剂可能成为小汗腺癌的潜在治疗方法。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癌细胞的DNA修复缺陷,通过PARP抑制剂进一步阻断其修复通路,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
研究中的两例患者均携带HRD相关的癌症易感基因,其中一例患者对PARP抑制剂治疗产生了积极响应,且治疗耐受性良好。这为小汗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表1 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
病例分析:他拉唑帕利治疗的显著疗效
在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病例中,一位88岁男性患者因广泛转移性小汗腺癌入院,病情进展迅速。该患者经基因检测证实存在致病性BRCA1胚系突变和致病性PMS2胚系突变。在多学科肿瘤委员会的建议下,患者开始接受PARP抑制剂他拉唑帕利(Talazoparib)治疗(1 mg/日)。仅仅4天后,患者的胸部CT扫描显示肺部转移灶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甚至得以拔除气管插管。尽管后续因疲劳将他拉唑帕利剂量减至隔日一次,但疗效依然持续。这一案例有力地证明了PARP抑制剂在携带HRD相关基因突变的小汗腺癌患者中的巨大潜力。
▲图2 病例2接受他拉唑帕利治疗前(A)和治疗后(B)的胸部CT成像
未来展望: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结果强烈提示,小汗腺癌可能与癌症易感综合征存在潜在关联。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对小汗腺癌患者进行癌症易感基因筛查,特别是关注PALB2、BRCA1和PMS2等HRD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如果这种关联得到进一步验证,对小汗腺癌患者进行胚系检测、癌症筛查以及对高危亲属进行遗传咨询将成为新的护理标准。
目前,针对PALB2和BRCA1/2的胚系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的风险评估。将这些检测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小汗腺癌患者,有望显著改善风险评估,并为治疗方案提供精准指导。对于寻求海外靶向药的患者,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平台提供便捷可靠的购药服务,帮助患者获取所需的创新药物。同时,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也能为患者提供初步的专业咨询和指导,解答用药疑问。更多关于抗癌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可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平台。
结论
小汗腺癌可能是癌症易感综合征的首发表现。本研究通过描述伴有HRD相关胚系PALB2、BRCA1和PMS2突变的小汗腺肿瘤病例,强调了对小汗腺癌患者进行癌症易感基因筛查的重要性。此外,研究结果突出表明,PARP抑制剂在伴有可靶向变异的小汗腺癌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这凸显了对这些患者进行分子表型分析以实现精准肿瘤治疗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