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曾接受化疗和免疫治疗但疾病进展的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新的治疗选择至关重要。近期,一项名为IMM2510-01(NCT05972460)的I期临床试验公布了令人鼓舞的早期数据,显示创新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MM2510在这一高难度患者群体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IMM2510:PD-L1与VEGF双靶点创新机制
IMM2510是一种新型的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其独特之处在于同时靶向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将抗VEGF抗体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结合使用,可比单一疗法或两者单独使用产生更强的抗肿瘤活性。IMM2510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设计,旨在通过双重阻断机制,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从而增强抗癌效果。
IMM2510-01临床试验:令人鼓舞的初期数据
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的IMM2510-01试验剂量递增和队列扩展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6日,在17名可评估疗效的晚期鳞状NSCLC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3.75个月。这些患者均曾接受过化疗和免疫治疗。
- 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5.3%(6例患者,95% CI, 14.21%-61.67%),所有缓解均为部分缓解(PR)。
- 疾病控制率(DCR):高达76.5%(13例患者,95% CI, 50.10%-93.19%)。
-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7.59个月(95% CI, 4.07-未达到)。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4个月(95% CI, 1.87-未达到)。
研究人员指出,基于这些积极发现,一项评估IMM2510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以进一步评估其治疗潜力。如果您正在寻找海外创新靶向药,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网站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购药服务。
PD-L1表达与疗效分析
研究还根据PD-L1肿瘤比例评分(TPS)对疗效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 PD-L1 TPS < 1%(n = 5):ORR为20%(1例PR),DCR为40%。
- PD-L1 TPS 1%-49%(n = 6):ORR高达50%(3例PR),DCR为100%。
- PD-L1 TPS ≥ 50%(n = 3):ORR为33.3%(1例PR),DCR为66.7%。
这些数据表明,IMM2510在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尤其在PD-L1 TPS 1%-49%的患者中表现突出。
安全性概览:可控的风险
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均经历了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其中,13名患者(56.5%)出现3级或更高级别的TEAEs,10名患者(43.5%)出现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仅有1名患者(4.3%)因TEAEs导致治疗中断。
常见的3级或更高级别TRAEs包括血小板计数下降(8.7%)、淋巴细胞计数下降(8.7%)和输液相关反应(8.7%),这些事件均在临床上可控。值得注意的是,VEGF相关的TRAEs发生率较低,未出现3级或更高级别的高血压,仅有1例(4.3%)3级蛋白尿和1例(4.3%)肺出血。研究中未报告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目前,鳞状NSCLC患者队列的招募仍在进行中,未来将进行更多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分析。同时,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展望未来:为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IMM2510作为一种创新的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在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展现的早期疗效令人振奋,为那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后续临床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IMM2510能为肺癌治疗领域带来更多突破。获取更多关于肺癌治疗、药物信息及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请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