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如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提升,其中多原发肺癌(MPLC)的诊断也日益增多。与单一肺癌不同,MPLC涉及肺部多个分散病灶,其治疗策略更具挑战性,需要医生在彻底清除病灶与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之间寻求平衡。特别是对于高龄或心肺功能受损的患者,如何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创伤并提升术后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课题。
传统困境与创新思路
长期以来,手术切除被认为是可切除MPL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面对多发性病灶,尤其是当次要病灶位置深、数量多或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进行大范围切除时,单一手术往往难以完全覆盖所有病灶,或可能导致严重的肺功能损伤。对于术后残留病灶的最佳处理方案,目前仍缺乏统一共识,临床实践中多采取个体化决策。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医学界正积极探索从“单一手术治疗”向“多模式联合治疗”的转变,将立体定向放疗、热消融、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整合到MPLC的治疗路径中。其中,热消融技术作为一种精准微创治疗,通过局部高温或低温效应,直接导致肿瘤细胞坏死,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在处理不可切除病灶或需优先保留肺功能的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期手术联合热消融:治疗MPLC的新选择
近期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深入评估了同期手术联合热消融序贯治疗多原发肺癌(MPLC)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该研究旨在为MPLC患者提供更为科学、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期改善临床疗效。研究团队对23例MPLC患者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些患者接受了先消融次要病灶,次日再手术切除主病灶及其他病灶的序贯治疗模式。
研究揭示:安全性与短期疗效显著
研究结果令人鼓舞: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联合热消融治疗,技术成功率高达100%,且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且均得到有效控制并顺利康复出院。患者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仅为4天,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快速的恢复能力。平均随访时间为11.78个月,术后6个月的局部控制率(LCR)达到了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或肿瘤复发病例。此外,基于肺癌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L)的评估显示,患者术后6个月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良好,多数患者仅出现轻微且不影响日常生活的疼痛、呼吸急促或胸闷等不适症状。
图1 接受同期序贯手术和消融治疗的MPLC患者临床特征和手术效果的分布图
图2 一例接受同侧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患者(P3)术前和术后高分辨率CT影像
图3 一例接受异侧手术联合冷冻消融治疗的患者(P2)术前和术后高分辨率CT影像
联合治疗的优势与考量
这项研究的发现为多原发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联合方案的优势在于其微创性,仅涉及亚肺叶切除和CT引导下的消融,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和肺功能损失。这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尤为重要,甚至有76岁高龄患者也从中获益。此外,同期手术联合消融的“一站式”治疗模式,避免了分期手术带来的多次住院、重复检查等问题,从社会经济学角度也更具效益。
在消融技术的选择上,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因其技术成熟、成本效益高、设备普及度广,特别适合在不同层级医院推广。微波消融治疗时间短、消融范围大,受热沉效应影响小,适用于较大或靠近血管的肿瘤。而冷冻消融则能形成清晰的“冰球”,有效监测消融范围,保护周围组织,适用于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
尽管本研究采用的是先消融后手术的序贯策略,与一体化手术室中的“同期同步”方案有所不同,但其优点在于对设备要求较低,且消融与手术之间的间隔可用于观察不良反应并调整方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这为基层医院实施此类复杂治疗提供了可行性。
展望未来:持续探索与优化
尽管本研究展现了同期手术联合热消融治疗MPLC的良好前景,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且消融病灶未常规进行活检。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并设计对照队列,以全面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对肺癌复发、转移及肺功能的长期影响。
总而言之,同期手术联合热消融为多原发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且短期疗效显著的新治疗选择。这种模式有望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身心和经济负担。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面临肺癌的挑战,希望了解更多前沿治疗方案,MedFind提供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确保您能及时获取所需药物。同时,您还可以利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并查阅最新的抗癌资讯、药物信息与诊疗指南,为您的抗癌之路提供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