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帕利新辅助疗法在特定TNBC亚组中展现卓越疗效
根据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2期临床试验ABCSG 45的研究结果,对于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且存在同源重组缺陷(HRD)的患者,奥拉帕利(Olaparib)联合卡铂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
针对BRCA突变患者的显著疗效
研究数据显示,在携带BRCA1/2突变的患者亚组中,接受奥拉帕利联合卡铂治疗的22名患者,其残余肿瘤负荷(RCB)达到0/1级的比率高达77.3%。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达到缓解的患者均为RCB 0级,即病理学完全缓解(pCR)。
相比之下,接受标准化疗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简称TAC方案)的20名BRCA1/2突变患者,其RCB 0/1级的比率为65.0%,其中5.0%为RCB 1级。这一对比凸显了奥拉帕利方案在这一特定患者群体中的优势。
ABCSG 45研究设计概览
ABCSG 45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奥拉帕利联合卡铂对比TAC方案,在HRD阳性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进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RCB 0/1缓解率。
- 试验组: 奥拉帕利(Lynparza)联合卡铂,治疗6个周期。
- 对照组: TAC标准化疗方案,治疗6个周期。
所有患者在完成6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后均接受了手术。对于癌症患者而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您可以通过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诊疗建议。
不同亚组的疗效差异
有趣的是,在更广泛的人群中,结果有所不同:
- 在BRCA1/2野生型患者中: 接受奥拉帕利方案治疗的患者RCB 0/1率为29.2%,而接受TAC方案的患者则高达75.0%。
- 在总体研究人群中: 奥拉帕利组的RCB 0/1率为52.2%,而TAC组为70.5%。
这些数据表明,奥拉帕利联合卡铂的疗效优势主要集中在携带BRCA1/2突变的患者中,这强调了基因检测在指导三阴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安全性与副作用分析
在安全性方面,两种方案均表现出可控的毒性特征,但副作用类型有所不同。
奥拉帕利联合卡铂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包括:
- 血小板减少症(91%)
- 贫血(80%)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4%)
- 3级以上最常见的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3%)和血小板减少症(30%)。
TAC标准化疗组常见的不良反应则包括:
- 恶心(73%)
- 疲劳(65%)
- 便秘(48%)
- 3级以上最常见的为白细胞减少症(25%)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8%)。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Christian F. Singer博士总结道:“在携带BRCA1/2致病性变异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6个周期的奥拉帕利联合卡铂新辅助治疗耐受性良好,并带来了超过77%的RCB 0/1缓解率。” 这一发现表明,HRD状态和肿瘤的BRCA1/2突变状态可以作为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帮助医生为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制定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决策。如果您需要获取奥拉帕利等靶向药物,MedFind的药品代购服务可以为您提供可靠的渠道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