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提升,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癌风险也随之增加。癌症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常常导致传统化疗药物效果不佳,而靶向治疗因其特异性,在许多癌症类型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在复杂的癌症生物学网络中,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编码蛋白质,却深刻影响着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与此同时,氧化应激——由体内自由基失衡引起的细胞损伤过程——也是癌症进展中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氧化应激与癌症相关的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密切相关。
因此,深入研究非编码RNA与氧化应激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探索和开发新的癌症治疗策略,特别是更有效的靶向药和抗癌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非编码RNA与氧化应激:癌症细胞的关键调控者
非编码RNA种类繁多,约占细胞总RNA的98%。其中,微小RNA(miRNA)、环状RNA(circ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是研究较多的几类。miRNA在细胞发育、分化、增殖和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基础调控作用;circRNA因其独特的闭环结构而稳定,常被视为潜在的癌症生物标志物;lncRNA则表现出高度的细胞特异性,能够精细调控肿瘤微环境和癌细胞的多种表型(如图1所示)。
氧化应激主要由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过量产生引起,打破了细胞原有的氧化还原平衡。研究表明,ROS的水平与癌症的发生和恶性进展呈正相关。ROS能够激活多种关键的转录因子(如NF-kB、AP1、p53等)和酶(如ERK1/2、PI3K/AKT等),显著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精确调控细胞内的ROS水平,有望成为实现癌症靶向治疗的新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非编码RNA和氧化应激在癌症进展的各个阶段共同作用
非编码RNA与氧化应激在癌症能量代谢中的协同作用
癌细胞为了支持其快速增殖,会进行代谢重编程,其中非编码RNA在重塑癌细胞的能量产生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通过著名的“Warburg效应”(Warburg effect),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也倾向于进行糖酵解,而非编码RNA能够优化这一过程,帮助癌细胞快速产生能量,并逃避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如图2所示)。
图2 非编码RNA与氧化应激在癌症能量代谢中的相互作用
这种非编码RNA与氧化应激在能量代谢中的复杂相互作用,揭示了开发创新治疗策略的必要性。这些策略可能通过调节特定的非编码RNA或氧化应激通路,来恢复癌细胞的代谢平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总结与展望
中国南华大学Xiaoyan Yang/Xiaoyong Lei教授团队的一篇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非编码RNA与氧化应激在癌症进展中的复杂相互作用机制,深入揭示了它们在癌症发生、发展、转移以及治疗抵抗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前沿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癌症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更有效的靶向治疗和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了解这些基础研究进展,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潜在的治疗方向。对于需要获取海外靶向药或抗癌药的患者,可以通过MedFind的药品代购服务获取所需药品。同时,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也能提供初步的咨询和信息支持,而MedFind的抗癌资讯则汇集了丰富的药物信息和诊疗指南,帮助患者获取全面的抗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