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作为最常见的肝癌类型,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源于晚期诊断、高转移和复发率。尽管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对于晚期或转移性HCC患者,临床治愈仍是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HCC进展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近日,一项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的重要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的陈孝平、张必翔和Liao Zhibin等团队共同完成,揭示了跨膜卷曲螺旋结构域3(TMCO3)在肝细胞癌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利用先进的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测序(MeRIP-seq)和RNA测序(RNA-seq)技术,筛选并验证了m6A修饰水平较高的TMCO3分子在HCC中的致癌潜力。
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TMCO3的调控机制,发现m6A去甲基化酶AlkB同源物5(ALKBH5)能够影响TMCO3的m6A修饰水平,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GF2BP2)则能识别并稳定TMCO3 mRNA,共同调控其表达。
PI3K/AKT信号通路是细胞生长、增殖和存活的关键通路,在多种癌症中异常激活。AKT的激活需要其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膜,并经过PDK1和mTORC2等激酶的磷酸化。令人关注的是,该研究发现TMCO3能够显著促进AKT向细胞膜的转位和聚集,并在细胞因子刺激下增强AKT的活化。进一步研究锁定TMCO3上的第85位丝氨酸残基,发现该位点的突变直接影响AKT的活性和膜转位能力,表明TMCO3可能通过这一位点调控AKT。
图1(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
通过构建原位治疗模型和流体动力尾静脉注射模型等体内实验,研究团队进一步有力地验证了TMCO3在肝细胞癌中的致癌作用,并证明靶向抑制TMCO3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AKT活性。
总而言之,这项开创性研究首次揭示了TMCO3在肝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及其通过m6A修饰调控的机制。更重要的是,研究明确了TMCO3通过促进AKT膜转位和磷酸化来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驱动肿瘤进展。这些发现不仅将TMCO3鉴定为肝细胞癌的一个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也提示TMCO3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特别是针对AKT通路进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对于正在寻求肝细胞癌治疗方案的患者,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固然重要,同时也可以关注已有的靶向治疗药物。获取海外新药或仿制药有时是患者的选择之一,例如通过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来了解和获取合适的药品。此外,患者还可以利用AI问诊服务进行初步咨询,并在抗癌资讯平台获取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专业内容。
参考消息: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