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过多线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巨大的挑战。然而,一项正在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CTMX-2051-101,NCT06265688)的初步结果,为这一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显示,一种名为CX-2051的新型EpCAM靶向Probody抗体偶联药物(ADC),在重度预处理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早期临床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CX-2051:I期临床试验揭示积极疗效
根据CytomX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的CTMX-2051-101研究中期数据(截至2025年4月7日),在接受了7.2 mg/kg、8.6 mg/kg和10 mg/kg这三个优先剂量水平治疗的可评估疗效患者(n=18)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28%。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接受最高扩展剂量10 mg/kg治疗的7名患者中,确认的ORR更是高达43%。
此外,在这三个剂量水平下,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94%。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8个月,并且在数据截止时,18名患者中仍有10名继续接受治疗,显示出治疗效果的持久性。
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
安全性方面,CX-2051的初步安全性特征被认为是可管理的。研究中未报告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大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1级或2级。未观察到4级或5级的TRAEs。常见的任何级别TRAEs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疲劳、贫血和低钾血症。3级TRAEs相对较少,主要包括腹泻、贫血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截止时,未观察到胰腺炎、间质性肺病或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不良事件。
研究设计与患者特征
CTMX-2051-101是一项多中心、I期、首次人体研究,旨在评估CX-2051在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疗效。研究采用剂量爬坡设计,入组患者为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实体瘤患者,要求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0或1,并具有可测量病灶。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并未将EpCAM表达作为患者选择的生物标志物,从而评估了CX-2051在非选择性人群中的活性。
入组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经过了重度预处理,中位既往全身治疗线数为4线。所有患者此前都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基线时,64%的患者存在肝转移,64%携带KRAS突变,96%为微卫星稳定型(MSS)疾病。
未来展望
目前,CX-2051的剂量扩展队列研究已经启动,剂量水平包括7.2 mg/kg、8.6 mg/kg和10 mg/kg,每个队列预计招募约20名患者。这些扩展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并确定II期推荐剂量(RP2D)。预计更多数据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公布。
研究者表示,CX-2051在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这一高度未满足医疗需求且治疗难度大的领域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这突显了CytomX PROBODY掩蔽技术的潜力。这些结果不仅验证了EpCAM作为一个肿瘤靶点的可行性,也为CX-2051在结直肠癌以及其他EpCAM表达的多种癌症类型中提供了广阔的开发前景。
对于希望了解更多靶向药信息或考虑海外购药的患者,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平台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