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元凶。对于已经发展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接受了手术切除的女性来说,术后如何进一步降低HPV病毒持续感染的风险,预防病变复发或进展,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九价HPV疫苗(9vHPV)在预防初次HPV感染方面已被证实效果显著,但它在宫颈病变术后患者中的作用如何?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疫苗接种效果
这项回顾性研究在意大利开展,共纳入了326名接受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治疗的女性,她们的平均年龄为40.7岁。根据病变程度,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低级别病变(CIN1)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消融术,而针对高级别病变(CIN2-3)则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研究将参与者分为两组:疫苗接种组(222人)和未接种组(104人)。疫苗接种组的女性在手术前或术后30天内接受了九价HPV疫苗接种。研究人员在术后6个月和15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分析HPV检测结果和阴道镜检查发现,评估疫苗接种对病毒清除(即降低HPV持续感染率)的影响。
关键发现:九价HPV疫苗显著降低术后病毒持续感染
研究结果令人鼓舞,显示术后接种九价HPV疫苗能显著降低HPV病毒持续感染率:
- 低级别病变(CIN1):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疫苗接种组的HPV阳性率仅为18%,而未接种组高达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169)。这一显著差异在15个月随访时依然保持。
- 高级别病变(CIN2-3):在术后15个月随访时,疫苗接种组的HPV阳性率(8%)显著低于未接种组(18%),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353)。
- 对高龄女性的益处:研究还特别指出,对于40岁及以上、患有CIN1的女性,疫苗接种在降低HPV阳性率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P = .0100)。
- 阴道镜检查结果:尽管疫苗显著影响了病毒持续感染,但在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术后阴道镜检查结果相似。
研究意义与临床实践:构建全面宫颈癌预防体系
这项研究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接种九价HPV疫苗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将其作为术后管理和降低病毒持续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研究作者强调,构建一个全面的宫颈癌预防体系至关重要,这应包括一级预防(如预防性疫苗接种)、二级预防(如宫颈筛查)和三级预防(如治疗干预和术后疫苗接种)。将术后疫苗接种纳入治疗方案,有望加速全球宫颈癌的消除进程。
了解更多关于癌症预防、诊疗的最新信息和指南,可以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平台。如果您或家人正在寻找海外靶向药或仿制药,可以了解MedFind海外购药服务。同时,MedFind AI问诊服务也能为您提供初步的智能健康咨询。
研究局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其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结论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接种九价HPV疫苗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将其作为降低HPV病毒持续感染、完善宫颈癌综合预防策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