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一个持续关注的焦点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Lumpectomy)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旨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乳房外观。手术切缘(Surgical Margin)的状态,即切除组织边缘是否残留癌细胞,被认为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Ips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 IBTR)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关于“安全”切缘的具体宽度标准,尤其是在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的治疗中,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并讨论的焦点。
一项来自NSABP B-35 III期临床试验(NCT00053898)的最新分析结果,在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Breast Surgeons)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切缘宽度对特定乳腺癌患者群体术后IBTR率的影响。
NSABP B-35研究:聚焦ER阳性DCIS绝经后女性
NSABP B-35试验招募了3104名绝经后、病理诊断为ER阳性且PR阳性的导管原位癌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了保乳手术和全乳放疗(Whole Breast Irradiation, WBRT),并随机分配接受为期5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包括每日20mg的他莫昔芬(Tamoxifen)或每日1mg的阿那曲唑(Anastrozole)。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药物在DCIS辅助治疗中的效果,同时也为分析其他因素(如切缘宽度)对预后的影响提供了宝贵数据。
研究人员利用这项试验的数据,评估了切缘宽度与IBTR率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了1毫米和2毫米这两个临床上常用的切缘界限。
关键研究发现:切缘宽度差异对IBTR影响不显著
研究分析了患者在不同切缘宽度下的同侧乳腺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显示:
- 以1毫米为界: 切缘宽度小于1毫米的患者,首次事件(包括IBTR、对侧乳腺癌等)发生率为4.8%;切缘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的患者,首次事件发生率为3.0%。在10年累积IBTR发生率方面,小于1毫米组为5.6%(95% CI, 3.7%-8.2%),大于等于1毫米组为4.0%(95% CI, 3.0%-5.2%)。尽管数字上存在差异,但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在临床上意义不大。
- 以2毫米为界: 切缘宽度小于2毫米的患者,首次事件发生率为4.4%;切缘宽度大于等于2毫米的患者,首次事件发生率为2.9%。在10年累积IBTR发生率方面,小于2毫米组为5.3%(95% CI, 3.8%-7.2%),大于等于2毫米组为3.8%(95% CI, 2.7%-5.2%)。同样,这种差异被认为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研究还报告了浸润性IBTR、非浸润性IBTR、远处转移、对侧乳腺癌等其他事件的发生率,在不同切缘宽度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乳腺外科主任Irene Wapnir博士指出,这些发现特指接受全乳放疗和5年辅助内分泌治疗的ER阳性导管原位癌绝经后女性。她表示,基于这些结果,对于切缘宽度小于1毫米或小于2毫米的这类患者,重新进行保乳手术(二次切除)的临床实践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他莫昔芬与阿那曲唑组的IBTR率相似
研究还回顾了不同治疗组(他莫昔芬 vs 阿那曲唑)的IBTR情况。结果显示,无论是浸润性IBTR(HR, 0.76; 95% CI, 0.40-1.43; P = .39)还是导管原位癌IBTR(HR, 0.87; 95% CI, 0.53-1.43; P = .59),两组之间的发生率相似,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为理解特定乳腺癌亚型中切缘宽度与局部复发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有助于优化临床决策,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手术。
获取抗癌药物与了解最新研究进展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及时获取如他莫昔芬、阿那曲唑等重要的抗癌药、靶向药或仿制药,以及了解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和诊疗指南至关重要。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如果您正面临药物获取的挑战,或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治疗、靶向药、仿制药的信息,可以考虑专业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同时,利用AI问诊服务和查阅可靠的抗癌资讯,也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