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重要临床研究,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对于接受辅助化疗的非转移性乳腺癌老年女性(65岁及以上)来说,化疗后出现的衰弱程度,可能与其长期生存期密切相关。这项研究强调了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化疗后,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状态的重要性。
研究方法与发现
这项由Duchesneau及其同事进行的纵向队列研究,分析了超过2万名(20,292名)65岁及以上、患有I至III期乳腺癌并接受辅助化疗的女性数据。研究人员利用SEER癌症登记数据与Medicare医保理赔数据相结合,通过Faurot衰弱指数,每30天评估一次患者的衰弱状况,从而追踪她们在化疗启动后的衰弱轨迹。
研究将患者的衰弱轨迹分为三类:稳定型(79.4%)、恢复型(16.1%)和非恢复型(4.5%)。结果显示,那些表现出快速衰弱进展或属于“非恢复型”的女性,其生存结局明显差于衰弱状况更稳定或仅出现短暂恶化的女性。具体而言,非恢复型组的5年死亡率高达52.1%,而稳定型和恢复型组的5年死亡率仅为20.3%。研究指出,虽然衰弱监测能识别高风险群体,但尚不能用于个体死亡风险的精确预测。
衰弱:动态变化而非静态
研究作者Dae Hyun Kim博士强调:“我们的研究表明,衰弱并非一成不变,尤其在癌症治疗期间会发生变化。通过密切监测衰弱轨迹,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改善生存结局。” 这项发现提示,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除了关注肿瘤本身,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特别是衰弱程度的评估和管理同样关键。
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了解不同治疗方案(如化疗、靶向药、仿制药)的潜在影响,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或调整治疗策略,对于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获取全面、准确的药物信息和诊疗建议,是做出明智决策的第一步。如果您正在寻找海外新药、仿制药,或需要专业的AI问诊服务,可以考虑访问MedFind,该平台提供海外靶向药和仿制药代购、AI问诊以及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服务,帮助患者获取所需的医疗资源和信息支持。
研究结果也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即探讨通过衰弱监测和干预是否能改善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结局,以及监测是否能预测跌倒或住院等风险。
披露:研究作者的完整披露信息,请访问jamanet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