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异,常常让患者和家属感到困惑。了解不同化疗药物的分类、特点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理解治疗方案、配合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系统梳理常见的抗癌药物分类及其药理作用。

来源:《药理学(第三版)》
化疗药物的核心作用原理
传统的化疗药物通常被称为细胞毒性药物,它们区别于近年来兴起的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化疗药物的主要目标是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特别是针对细胞分裂过程中关键的生物大分子——核酸(DNA和RNA)与蛋白质。通过抑制这些分子的合成或破坏其功能,化疗药能够有效杀灭快速分裂的癌细胞,或诱导其凋亡。
按作用机制分类的化疗药物
根据药物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环节,可以将化疗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这类药物通过模拟或拮抗细胞内正常代谢物(如叶酸、嘧啶、嘌呤),干扰核酸(DNA和RNA)的生物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分裂。
-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有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以及名字中常含“曲塞”的药物,如培美曲塞(Pemetrexed)、雷替曲塞(Raltitrexed)。它们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四氢叶酸的生成,而四氢叶酸是DNA合成必需的辅酶。
-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常见药物名称含“嘧啶”、“尿”、“氟”,如氟尿嘧啶(Fluorouracil)、替加氟(Tegafur),或含“他滨”,如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它们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导致DNA合成原料胸腺嘧啶缺乏。
- 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 名字中常含“嘌呤”,如巯嘌呤(Mercaptopurine)、6-硫鸟嘌呤(Tioguanine)。它们干扰嘌呤的代谢途径,抑制核酸合成。
-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为羟基脲(Hydroxyurea),能同时阻断嘌呤和嘧啶的合成。羟基脲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有时与靶向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联用。
2. 破坏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已合成的DNA分子,破坏其结构或干扰其功能(如复制、转录)。
- 烷化剂: 名称中常含“司汀”(如卡莫司汀 Carmustine)、“胺”(如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它们分子中的烷基能与DNA链发生交联,导致DNA断裂,杀伤肿瘤细胞。

环磷酰胺水合物结构。m.beyotime.com
- 铂类配合物: 名字中均含“铂”,如顺铂(Cisplatin)、卡铂(Carboplatin)、奥沙利铂(Oxaliplatin)。这些是临床上极为重要的抗癌药。它们进入细胞后与DNA结合,破坏DNA结构,干扰复制,诱导细胞凋亡。
- 破坏DNA的抗生素类: 名称中多含“霉素”,如博来霉素(Bleomycin)、丝裂霉素(Mitomycin)。它们能直接引起DNA链断裂。
-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包括抑制拓扑异构酶Ⅰ的喜树碱类(名字常含“替康”,如伊立替康 Irinotecan、拓扑替康 Topotecan)和抑制拓扑异构酶Ⅱ的鬼臼毒素类(名字常含“泊苷”,如依托泊苷 Etoposide、替尼泊苷 Teniposide)。拓扑异构酶是解开DNA超螺旋结构所必需的酶,抑制它们会阻碍DNA复制和修复。

www.jigao616.com
3. 干扰RNA合成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嵌入DNA或抑制RNA聚合酶来阻止RNA的转录过程。
- 抗肿瘤抗生素: 名称中常含“比星”或“霉素”,如多柔比星(Doxorubicin)、表柔比星(Epirubicin)、柔红霉素(Daunorubicin)、更生霉素(Dactinomycin,又名放线菌素D)。“比星”类(蒽环类)药物能嵌入DNA双链,阻止DNA复制和RNA转录,常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某些实体瘤(如乳腺癌)。更生霉素则抑制RNA聚合酶。
4.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干扰细胞分裂所必需的微管系统或蛋白质合成过程。
- 长春碱类及其衍生物: 名字中均含“长春”,如长春新碱(Vincristine)、长春地辛(Vindesine)、长春瑞滨(Vinorelbine)。它们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成纺锤体,使细胞分裂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
- 紫杉醇类: 名称中含“紫衫”,如紫杉醇(Paclitaxel)、多西他赛(Docetaxel,曾译作紫杉特尔)。与长春碱类相反,它们促进微管蛋白过度聚合,并抑制其解聚,形成异常稳定的微管束,同样阻止细胞分裂。紫杉醇是应用广泛的抗癌药。
- 三尖杉生物碱类: 如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它们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主要用于白血病治疗。
- L-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 这是一种酶制剂,能分解血液中的门冬酰胺。某些肿瘤细胞(如白血病、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门冬酰胺,依赖血液供应,因此该药能“饿死”这些肿瘤细胞。正常细胞受影响较小。注意:该药可能引起严重过敏,用前需皮试。
化疗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选择哪种或哪几种化疗药物,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癌症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基因检测结果(对于靶向治疗)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与医生沟通。同时,化疗药物普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等,积极的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非常重要。
了解更多抗癌选择与支持
虽然本文聚焦于传统化疗药物,但现代癌症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医疗时代,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新型药物通常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或免疫靶点,效果更显著,副作用也可能不同于传统化疗。
如果您或家人正在寻求最新的抗癌资讯,例如特定靶向药的详细信息、临床试验进展、或是可靠的仿制药信息及海外购药渠道,MedFind(https://medfind.link)致力于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帮助患者以合理价格获取所需药物。此外,我们的AI问诊服务(https://medfind.link/ai)可以为您提供初步的个性化信息参考。
理解抗癌药物是抗击癌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希望本文的化疗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科普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杨宝峰等主编。药理学(第三版)。2015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