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免疫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可能被忽视的关键因素:治疗前的情绪困扰,可能显著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治疗效果。这项发现强调了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心理健康与生理治疗同等重要。
情绪困扰如何影响免疫治疗效果?
根据发表在《转化肺癌研究》杂志上的一篇社论评论,STRESS-LUNG-1前瞻性观察研究(NCT05477979)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前若存在情绪困扰,其临床疗效可能更差。这有力支持了在该患者群体中推行综合性护理模式的必要性。
研究数据揭示:情绪困扰与预后不佳的关联
该研究中,中位随访时间为16.0个月。数据显示,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总群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2个月。然而,在存在情绪困扰的患者中,中位PFS显著缩短至7.9个月,而无情绪困扰的患者则达到15.5个月。这表明情绪困扰与PFS显著缩短相关(HR, 1.73; 95% CI, 1.23-2.43; P = .002)。
在客观缓解率(ORR)方面,所有患者的ORR为54.6%。但有情绪困扰的患者ORR为46.8%,明显低于无情绪困扰患者的62.1%。这意味着情绪困扰的患者获得缓解的可能性显著降低(OR, 0.54; 95% CI, 0.32-0.91; P = .022)。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总生存期(OS)方面,情绪困扰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HR, 1.82; 95% CI, 1.12-2.97; P = .016)。在有情绪困扰和无情绪困扰的患者中,1年OS率分别为70.4%和80.8%,2年OS率分别为46.5%和64.9%。
生活质量与症状负担
研究还发现,存在情绪困扰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较低,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交功能等多个领域表现更差。他们还面临更严重的疲劳、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不振和便秘等症状。
“心理生物标志物”的提出与未来展望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血液肿瘤科的Shannon Zhang及其合著者指出:“STRESS-LUNG-1研究强调了解决情绪困扰和优化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关键作用。这项研究首次引入了‘心理生物标志物’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
STRESS-LUNG-1队列评估了接受PD-1和PD-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包括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和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等药物。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PFS,次要终点包括ORR、OS和QOL。
研究人员呼吁肿瘤医生从初次评估到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早期引入多学科支持团队,包括姑息治疗、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虽然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治疗情绪困扰是否能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但这项研究无疑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于正在寻求海外靶向药代购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除了关注药物本身,也应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管理。MedFind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海外靶向药代购、AI问诊以及专业的抗癌资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优化治疗效果。了解更多购药信息,请访问MedFind购药商城;获取AI问诊服务,请访问MedFind AI问诊;查阅抗癌资讯,请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