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癌症抗争的漫长旅程中,放疗(放射治疗)正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精准武器”。它不仅能作为某些肿瘤的独立治疗手段,更常与手术、化疗、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等多种先进手段协同作战,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对于广大癌症患者而言,了解放疗的独特价值及其在综合治疗中的定位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治疗选择和寻求前沿抗癌药方案时。
放疗: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核心力量
现代肿瘤治疗强调多学科协作,放疗作为局部治疗的代表,其作用远超单一疗法。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任刚教授曾深度解析放疗如何与其他治疗手段协同发力,共同对抗肿瘤。
放疗与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协同效应
放疗与手术的结合,是肿瘤局部控制的经典策略。术前放疗(新辅助放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放疗则主要用于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局部复发风险。这种“先礼后兵”或“补刀”的策略,极大提升了治疗的彻底性。
此外,放疗还能与热疗、介入治疗等局部手段联合,例如对于大体积肝癌,先通过介入栓塞使肿瘤缩小,再进行精准放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更重要的是,放疗可以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紧密结合,包括传统的化疗、革新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这些全身性抗癌药物可以在放疗前、同步或放疗后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耐受程度及最新诊疗指南量身定制,以实现最佳的肿瘤治疗方案。对于需要结合靶向药或免疫疗法进行全身治疗的患者,如何获取这些前沿药物,尤其是海外上市的创新靶向药或仿制药,成为了一个现实挑战。专业的海外购药平台,如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能为患者提供便捷、合规的药品获取途径。
放疗:无法手术患者的无创希望
对于因病灶过大或肿瘤包绕血管等原因而无法接受手术的癌症患者,放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非侵入性治疗选择。与手术的创伤和出血风险不同,放疗通过高剂量辐射精准控制肿瘤,避免了“动刀子”的顾虑,显著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
即使肿瘤已侵犯血管,放疗仍能发挥其强大的治疗作用。在放疗期间,患者可同时接受全身系统治疗,无需中断,确保治疗的连续性。现代放疗流程由多学科团队(医生、物理师、技师、护士)协作完成,治疗方案经过反复验证,其精准性得到充分保障。此外,放疗常采用分次治疗模式,可根据患者在放疗期间的急性反应进行调整,真正实现个体化肿瘤治疗。
提升认知:让患者充分理解并配合精准放疗
尽管放疗技术已有百年历史,但早期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公众对其存在诸多误解。然而,现代放疗已迈入精准治疗时代,拥有众多专业岗位和先进设备,能够为每位患者制定高度精准的治疗方案,理论上可显著降低副作用。因此,让患者充分了解放疗技术的进步,增强其对治疗的认同感,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关键。
放疗通常需要连续进行,患者的依从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开始放疗前,医患之间必须充分沟通,明确放疗的目的、作用、可能的副作用,以及治疗方案所依据的规范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面对复杂的癌症治疗方案,患者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全面的药物信息。除了医生面诊,AI问诊服务和权威抗癌资讯也能为患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路径,包括了解各类抗癌药、靶向药的最新进展和诊疗指南。
非手术治疗:早期癌症的新探索与挑战
对于早期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等疾病,非手术治疗(如新辅助放疗)实现完全缓解的案例已在国内外文献中有所报道。这表明手术并非唯一的治愈选择,放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在保留身体完整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
尽管目前国内诊疗指南主要参考国外三期随机对照试验,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丰富的病例资源,未来完全有能力开展自己的三期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循证医学依据,甚至可能改写现有治疗指南,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然而,放疗的推广仍面临挑战:一方面,临床科室(外科、内科)对放疗的认知和认可度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跨科室协作;另一方面,大众对放疗的了解不足,甚至存在误解,亟需加强癌症科普宣传,引导患者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放疗。
未来展望:放疗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趋势
在过去10至20年间,放疗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从早期的二维放疗到如今的“伽马刀”、“TOMO刀”等先进设备,其精度不断提高,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如同“无形的手术刀”。自适应放疗、剂量引导性放疗等流程革新,以及高剂量少分次、同步加量、脉冲放疗、空间分割等放疗剂量模式的广泛应用,都标志着放疗领域的巨大进步。
除了放疗自身技术的精进,其他医学领域的发展也为放疗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免疫治疗等全身系统性治疗的兴起,为晚期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先进的抗癌药物能够缩小病灶,为后续的放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共同提升肿瘤治疗方案的整体效果。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疗将继续在癌症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