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诊断中,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凭借强大的穿透力和高分辨率,能够清晰呈现人体内部结构,是医生快速、准确诊断多种疾病,包括创伤、炎症、肿瘤分期等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CT设备性能不断提升,检查速度更快、图像更精细,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日益普及。
然而,CT检查并非完全没有代价。它利用电离辐射成像,这种辐射虽然肉眼不可见,却可能对细胞DNA造成损伤,潜在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辐射更为敏感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例如,《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曾有研究指出,儿童和青少年头部CT的辐射剂量与脑癌(尤其是胶质瘤)风险呈线性相关;《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研究也发现,CT检查次数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正相关,每增加一次CT检查,风险可能上升43%。
那么,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是否也面临类似的风险?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重磅研究[3],首次将CT辐射致癌风险的评估范围扩展至全年龄段人群,从儿童到老年人,全面审视了这一问题。研究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美国就进行了惊人的9300万次CT扫描,覆盖约6150万人。而基于这些检查带来的潜在辐射暴露,研究估算未来可能导致高达10.27万例新增癌症病例,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每年新发癌症总数的5%!
9300万次CT扫描背后:成年人是主力军
这项研究揭示,CT检查的使用频率极高。简单计算可知,平均每位接受CT的患者在一年内进行了约1.5次扫描,这意味着不少人接受了多次检查。在不同年龄段中,成年人是接受CT检查的绝对主力。
CT检查的辐射,风险有多大?
虽然儿童接受CT检查的比例相对较低(约占总量的3.3%),但由于其组织细胞处于快速发育和分裂阶段,对电离辐射异常敏感,因此单次检查带来的单位风险更高。就像幼苗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一样。
那么,CT辐射可能增加哪些癌症的风险呢?研究发现,潜在的新增癌症病例类型与CT扫描的部位和频率密切相关。
例如,胸部CT常用于肺部疾病筛查,腹盆部CT是消化系统检查的常用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癌在儿童和年轻人中与CT辐射暴露关联显著,这与儿童常进行头颈部CT检查以及甲状腺对辐射高度敏感有关。
从年龄分布来看,单次CT检查相关的癌症风险在婴幼儿时期最高,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可以忽视风险。
尽管单次风险较低,但由于成年人接受CT检查的总次数远高于儿童,累积的辐射剂量导致其总体癌症病例数仍然居高不下。这主要因为成年人常需进行慢性病管理、术前评估、肿瘤筛查等,CT使用频率较高。
这项研究强调,如果当前CT的使用频率和辐射剂量水平持续,其带来的潜在致癌风险已可与酒精或肥胖等常见风险因素相提并论。
累积剂量是关键:为何多次CT需警惕
谈论辐射风险,剂量是核心。单次CT扫描的辐射剂量远未达到会立即造成伤害的水平,其急性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多次”检查带来的“累积效应”。就像反复加热的水会逐渐升温一样,多次低剂量辐射的累积,可能逐渐增加健康风险。
欧洲一项覆盖九国、追踪近66万儿童和年轻人的超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EPI-CT)[1],就量化了CT检查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引发的脑癌风险。研究发现,累积脑部辐射剂量每增加100 mGy,脑癌风险显著升高。
另一项发表于《自然-医学》的研究[2]则评估了CT扫描的低剂量辐射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的关联。结果显示,即使是较低的累积辐射剂量,也与血液肿瘤风险增加相关,每多做一次CT,风险升高43%。
这些研究共同表明,即使单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有限,随着检查次数的累积,对患者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会逐渐放大。
权威机构怎么说?辐射剂量与风险阈值
面对这些研究结果,不少人可能会感到担忧。但重要的是要科学理性看待,而非过度恐慌或完全拒绝CT检查。
权威机构对辐射剂量与癌症风险的关系有明确指导。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评估认为,在累积有效剂量低于100 mSv时,流行病学证据尚不足以确认癌症风险显著增加,但基于LNT模型(线性非阈值模型,假设任何剂量都存在一定风险),仍建议审慎对待[4]。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指出,一旦累积电离辐射剂量超过100 mSv,患癌风险将显著上升[5]。
这也是为何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都强调:CT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价值巨大、不可替代,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必要时做,并在检查中优化辐射剂量。简单来说,不是不做CT,而是要“用得好、用得巧”。
那么,一次CT检查的辐射量大概有多少?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等权威机构数据[6-8],不同类型CT检查的有效剂量大致如下:
由此可见,如果短期内进行多次不同部位的CT扫描,累积剂量确实可能逐步接近甚至超过100 mSv的阈值,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科学应对:如何合理使用CT检查
因此,每一次CT检查都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其必要性,权衡诊断收益与辐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同时,患者自身也应主动告知医生病史,包括近期是否做过CT等,不要为了“放心”而盲目要求增加CT扫描次数。
CT是一把双刃剑。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它能提供关键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最佳方案。对于确诊癌症的患者,及时获取所需的靶向药或仿制药是治疗的关键。了解海外靶向药代购渠道,可能为您提供更多选择。同时,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获取准确的药物信息和专业的诊疗建议至关重要。您可以访问MedFind获取抗癌资讯或尝试AI问诊服务。
合理、科学地使用CT检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同时将潜在的辐射风险降到最低,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健康。
(注:本文旨在科普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医疗决策请遵医嘱。上述研究尚不能直接推断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