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疾病的分期、恶性程度(通常通过Gleason评分或分级组Grade Group衡量)、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偏好。对于低风险的前列腺癌,特别是分级组1的患者,如何避免过度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揭示了这一领域的积极变化。
一项在2025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年会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海报显示,针对分级组1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切除)的比例在过去十多年间显著下降。研究作者指出,自2010年以来,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分级组1前列腺癌患者比例下降了5倍。
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两个大型数据库的数据: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以及密歇根州泌尿外科手术改进协作组(MUSIC)队列。在2010年至2024年间接受前列腺切除术并有完整数据的患者中(SEER数据库n=162,558;MUSIC队列n=23,370),分级组1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率出现了明显变化。
根据SEER数据库的数据,分级组1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率从2010年的32.4%降至2020年的7.8%。相比之下,同期分级组2、3、4、5疾病的手术率则呈现不同趋势,多数有所上升或保持相对稳定,这进一步突显了低风险前列腺癌治疗策略的转变。
MUSIC队列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分级组1患者的手术率从2012年的20.7%降至2024年的2.7%。这表明,无论是在全国性的大型数据库还是区域性的协作队列中,低风险前列腺癌的手术过度治疗现象都在减少。
研究还发现,治疗年份与分级组1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手术的可能性显著相关,年份越近,手术可能性越低。此外,年龄也是一个相关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接受手术的可能性较低。种族差异也存在,在SEER和MUSIC队列中,黑人及其他种族的患者相比白人患者,接受分级组1前列腺癌手术的可能性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那些仍然接受手术切除的分级组1前列腺癌,现在更有可能伴随“更高风险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活检分级组≥2、超过50%的活检核心检测呈阳性,以及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10。在SEER队列中,分级组1手术患者伴随任何更高风险特征的可能性从2010年的26%增加到2020年的41%。MUSIC队列也显示了类似趋势,尽管具体百分比有所波动。
研究人员旨在通过评估过去二十年间不同病理分级前列腺癌的手术趋势,来间接衡量前列腺癌的过度治疗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最终病理结果为分级组1的前列腺切除术比例;次要终点是伴随更高风险特征的分级组1前列腺切除术的比例。
这项研究的结果对于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家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表明,对于低风险的前列腺癌,医学界正倾向于采取更保守的管理策略,如积极监测,而非立即进行根治性手术。这有助于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了解各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手术,还可能涉及药物治疗,如靶向药或仿制药。获取这些药物有时需要海外购药途径。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专业的咨询和全面的信息支持不可或缺。MedFind提供AI问诊服务,帮助患者初步了解病情和潜在治疗方向。此外,MedFind还提供丰富的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助力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这项研究为低风险前列腺癌的治疗趋势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强调了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并提示医学实践正朝着减少过度治疗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