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肝病毒(HDV)致癌性获官方确认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日发布重要更新,正式将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并列,归类为导致肝细胞癌(HCC)的I类致癌物。这一认定凸显了HBV-HDV合并感染对肝癌风险的巨大影响,并再次强调了乙肝疫苗接种、系统性筛查和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紧迫性。
什么是HDV?为何它如此危险?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无法独立完成复制和感染过程,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HBsAg)作为其外壳才能离开肝细胞,进而感染新的细胞。因此,HDV感染只会发生在慢性HBV感染者身上,形式包括同时感染或在HBV感染基础上再感染HDV(即重叠感染)。
据估计,全球约有1200万HBV-HDV合并感染者,占所有慢性乙肝病例的5%。然而,由于诊断不足,真实感染率可能高达13%-14%。这种合并感染会显著加剧由HBV引起的肝脏炎症,高达80%的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预后也更差。对于复杂的病情,患者可以考虑使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信息参考。
合并感染如何催化肝癌风险?
与单纯的HBV感染相比,HDV合并感染会使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大幅增加。许多患者最终因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而死亡,这充分反映了合并感染的侵袭性。
尽管HDV致癌的具体分子机制仍在研究中,但过去十多年的研究已经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HDV感染的治疗现状与前沿药物
目前,针对HDV感染的治疗方案有限,但仍在不断进步。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以下药物的抗病毒疗效: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这是一种已获批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同时对HDV也具有活性。
- 布乐韦肽(Bulevirtide):作为一种合成的肉豆蔻酰化脂肽病毒进入抑制剂,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Peg-IFN联合使用。
抑制HBV的复制仍然是治疗的核心。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能够显著降低治疗患者相较于未治疗患者的HCC进展风险。
此外,一些有前景的在研疗法也备受关注,包括:
- 洛那法尼(Lonafarnib):一种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可阻断HDV病毒颗粒的形成。
- 核酸聚合物:靶向宿主伴侣蛋白DNAJB12,以抑制HBV和HDV的复制。
虽然这些药物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海外药物的获取可能存在困难。MedFind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海外靶向药代购渠道。
预防胜于治疗:乙肝疫苗与筛查的关键作用
预防是控制HDV相关肝癌风险最有效的方法。
乙肝疫苗接种:由于HDV依赖HBV,因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和HDV感染的唯一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自1992年起就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婴儿和幼儿是发生慢性感染风险最高的人群,及时、完整的疫苗接种至关重要。
加强筛查:对于所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患者,建议进行HDV检测。此外,一些国家已为3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提供一次性的HBV和HCV筛查。扩大和优化筛查策略有助于发现更多未被识别的感染者,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总之,IARC将HDV列为致癌物,是对所有乙肝患者和高风险人群的警示。通过积极的疫苗接种、全面的筛查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由HDV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风险。想了解更多关于肝癌或其他癌症的最新资讯,欢迎访问MedFind抗癌资讯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