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肝癌筛查的困境:AFP正常也可能患癌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肝癌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其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完全正常。这导致仅依赖AFP和影像学检查的传统筛查方法,可能会错失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黄金时机。数据显示,高达54%的小肝癌患者AFP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无疑给肝癌的早诊早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寻找更敏感、更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组合势在必行。
肝癌早期筛查的“三驾马车”:AFP、AFP-L3%与DCP
为了弥补单一AFP检测的不足,医学界引入了“肝癌三项”联合检测方案,它结合了三种关键的血清学标志物,能更全面地评估肝癌风险。
1. 甲胎蛋白(AFP):经典的基石
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肝癌标志物,AFP在肝癌的筛查和监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其在诊断小肝癌方面的敏感性仅为23.4%,特异性也无法满足所有临床需求,亟需新的指标进行补充。
2. 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AFP-L3%):AFP的“黄金搭档”
AFP-L3%是肝癌细胞特有的一种甲胎蛋白亚型。当总AFP水平升高时,检测AFP-L3%的占比有助于精准鉴别肝脏的良恶性病变。该指标已被美国FDA批准,并被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如《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2022,北京)》,推荐为肝癌筛查的重要补充,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
3. 异常凝血酶原(DCP):AFP阴性患者的“侦察兵”
异常凝血酶原(DCP)是另一种与肝癌密切相关的标志物。多项研究证实,DCP在肝癌诊断中表现出优于AFP的性能,尤其对于AFP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肝癌患者,DCP的检测价值尤为突出。此外,DCP水平还与肿瘤复发和微血管侵犯(MVI)等预后因素相关。
联合检测:实现1+1+1 > 3的诊断效能
根据2023年发布的《肝癌三项(AFP、AFP-L3%、DCP)与GALAD、类GALAD模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将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研究表明,“肝癌三项”联合检测对早期、单发、低AFP水平的小肝癌,其诊断敏感性可高达90%。这一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早期肝癌的检出率,还能为临床分层和预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对改善患者五年生存率具有深远意义。
哪些人应定期进行“肝癌三项”筛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升肝癌预后的关键。以下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专家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癌三项”检测联合腹部超声检查:
- 乙肝(HBV)或丙肝(HCV)病毒感染者;
- 长期酗酒者;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
- 有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史的人群;
-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
- 有肝癌家族史,特别是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
如果您对检测结果或后续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尝试使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第二诊疗意见。
MedFind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从前沿抗癌资讯到海外靶向药代购的一站式服务,与您共同抗击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