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手段,通过切除癌前病变(腺瘤)可有效降低高达70%至90%的癌症发生率。然而,在常规结肠镜检查中,息肉的漏诊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在结构复杂、易受压迫的乙状结肠区域。
一项发表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一种涉及乙状结肠二次插管的结肠镜技术,相较于传统检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腺瘤检出率。研究作者表示:“即使排除了时间因素的影响,二次插管技术仍能显著提高腺瘤检出率,这表明该技术能增强对乙状结肠黏膜的观察,降低病变漏诊率。”
为何需要更精准的筛查技术?
近年来,多种方法被提出以改善腺瘤检出率,包括使用Endocuff、水辅助结肠镜、全光谱内窥镜以及重复撤镜检查(包含逆转和前视方法)。其中,重复检查被认为是内镜医师最简便实用的选择,因为它无需额外工具、人员或资金投入。
然而,多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右结肠和前视检查,而乙状结肠因其弯曲多、易受压迫的特点,在撤镜观察时极易被忽视,导致息肉检测的盲区。
临床研究揭示二次插管的显著优势
为了探究乙状结肠二次插管能否提高检出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姚建宁医生团队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期间,招募了650名45岁以上且体重超重或肥胖(BMI≥24)的患者。
在首次撤镜过程中,患者被1:1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标准撤镜至肛门,另一组则接受乙状结肠二次插管。在二次插管组中,结肠镜在不拉直的情况下向前推进,利用轻微的袢形成来展平结肠褶皱,从而实现传统撤镜无法达到的观察效果。
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二次插管组在乙状结肠的腺瘤检出率(24.3% vs 14.5%)和息肉检出率(29.2% vs 17.8%)均显著高于标准撤镜组(两项P值均为.001)。在二次插管发现的腺瘤中,85%的病变直径小于5毫米,且90%为轻微隆起或带蒂的管状腺瘤,均未发现高级别不典型增生。
时间成本与临床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二次插管组的结肠镜检查总时长仅比标准撤镜组增加了1.47分钟。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吸烟史、二次检查时间较长以及首次撤镜时发现病变,是二次插管组腺瘤检出率更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人员解释说,二次检查过程中对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蠕动,从而从不同角度观察结肠黏膜,有效降低漏诊率。尽管这些微小病变的检出可能不会立即显著影响临床结局,但它提醒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生活方式调整,并可能减少漏诊一些快速进展的早期癌症。
对于关注癌症预防和早期筛查的患者,获取权威的抗癌资讯至关重要。MedFind提供全面的药物信息、诊疗指南等抗癌资讯,助您更好地了解疾病。
谁最适合二次插管?
基于研究结果,作者建议,对于年龄较大、有吸烟史或在首次乙状结肠检查中发现病变的患者,应考虑进行乙状结肠二次插管,以发现可能被遗漏的腺瘤。考虑到二次插管带来的腺瘤检出率提升,这微不足道的时间增加是完全值得的。
如果您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疑问,或需要专业的AI问诊服务,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能为您提供初步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