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成人最凶险的恶性脑肿瘤,其治疗一直面临巨大挑战。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5个月,五年生存率仅15%,且肿瘤极易在术后复发,常规放化疗也难以有效穿透血脑屏障。然而,一项来自剑桥大学的突破性研究,为终结这一噩梦带来了新的希望。
“冻结”透明质酸:癌细胞从侵袭到休眠的关键
近日,发表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揭示,通过“冻结”大脑中一种名为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的分子,使其失去灵活性,竟能让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从“侵袭状态”切换到“休眠状态”,从而有望破解术后复发的难题。
透明质酸是构成大脑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微环境中,HA浓度通常高于正常脑组织,并常伴随降解。传统观点认为,HA的分子量决定其对癌症进展的影响,但剑桥大学团队发现,真正决定癌细胞行为的并非HA的分子量,而是其分子灵活性。研究指出,HA只有具备足够的柔韧性,才能与癌细胞表面的CD44受体结合,进而触发癌细胞的扩散信号。
不同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浓度下的癌球体的行为
实验验证:高浓度HA如何“锁住”癌细胞
为验证这一创新猜想,研究团队构建了3D球状体模型,将U251、U87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以及患者肿瘤起始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HMW-HA(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凝胶中。结果令人惊讶:在2wt%的HMW-HA凝胶中,癌细胞在4天内大量扩散,形成细长的“侵袭伪足”;而在5wt%的HMW-HA凝胶中,癌细胞却进入了休眠状态,既不生长也不死亡,长达6周无变化。这表明,并非简单的物理阻碍,而是HA的特定特性决定了癌细胞的扩散行为。
分子机制揭秘:CD44受体与Notch-2通路
通过核磁共振(NMR)光谱学分析,团队发现HMW-HA要与CD44受体强结合,需要在纳秒级时间内扭曲出特定构象。在低浓度HMW-HA中,分子缠绕少,HA能自由调整构象,具备与CD44结合所需的灵活性。而高浓度HMW-HA中,分子缠绕紧密,无法完成构象变化,因此无法与CD44有效结合。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当用抗体阻断CD44后,癌细胞的迁移显著缩小,直接印证了CD44是HA介导扩散的“关键受体”。
蛋白质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背后的信号通路:在癌细胞侵袭状态下,fascin-1、filamin A/C等侵袭伪足相关蛋白以及MMP2、MMP14等降解基质的蛋白酶显著上调。而在高浓度HMW-HA诱导的休眠状态下,Notch-2通路被激活,dynamin-2、nicastrin等蛋白表达升高,这与成年大脑中Notch-2维持神经干细胞静息的机制高度一致,如同为癌细胞按下了“休眠键”。
治疗新思路:靶向肿瘤微环境,终结术后复发
为进一步证实“灵活性而非浓度”是关键,团队合成了交联透明质酸(oxHA),使其失去灵活性。结果显示,即使是低浓度的oxHA混合凝胶,也能完全阻止U87细胞扩散,并激活Notch-2通路,使癌细胞休眠。这有力证明,只要HA失去灵活性,无论浓度高低,都能让癌细胞进入休眠状态。
这项研究还为临床上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高复发率提供了合理解释:手术可能导致脑水肿,稀释脑组织中的HA,使原本紧密缠绕的HMW-HA变得松散、灵活,从而激活残留癌细胞的扩散信号。因此,新的治疗思路不再是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改造其生存环境”:通过药物使HA交联、失去灵活性,或抑制HA的分子运动,从而让癌细胞休眠,避免扩散和复发。
研究负责人Melinda Duer教授表示:“我们不需要杀死癌细胞,只需改变它们周围的HA状态——当HA无法灵活结合CD44,癌细胞就会放弃侵袭,乖乖进入休眠。”这一发现不仅为胶质母细胞瘤带来了革命性的治疗新希望,还可能适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依赖HA扩散的实体瘤,为“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开辟了全新方向。
为癌症患者提供前沿的治疗信息和支持,MedFind抗癌资讯持续关注全球最新研究进展。对于需要海外靶向药的患者,MedFind海外靶向药代购服务致力于提供安全、便捷的购药途径。在面对复杂的癌症诊疗问题时,患者还可以利用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个性化的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