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和分子标志物使其诊断充满挑战。当这种罕见肿瘤出现在宫颈等非典型部位时,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通过一例宫颈ASPS的详细病例报告,深入探讨其诊断过程、分子特征及治疗进展,旨在为面临类似困境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概述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占比不足1%,是一种罕见且预后复杂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约为56%。ASPS的典型特征包括上皮样形态、假腺样结构、高血管密度,以及标志性的ASPSCR1-TFE3基因融合。这一特异性融合导致TFE3蛋白在细胞核中异常表达,成为诊断ASPS的关键分子标志物。尽管其分子机制已相对明确,但在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ASPS仍被归类为起源未明的肿瘤,凸显了其研究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全球文献报道的宫颈ASPS病例仅约50例,本报告将结合一例特殊病例,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尤其关注其诊断的特殊性,例如本病例中过碘酸-希夫(PAS)染色结果为阴性,这与ASPS的典型特征有所不同。
▲摘自《WHO(2020)软组织肿瘤分类》
宫颈ASPS病例详述:27岁女性的诊断之旅
一名27岁女性患者因长期性交后阴道出血及近期间歇性出血就诊。妇科检查和超声影像显示宫颈后唇存在异常回声和丰富的血流信号,提示高度血管化病变。盆腔MRI进一步揭示了宫颈病变。患者随后接受了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初步病理诊断为伴有TFE3基因重排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鉴于病理表现的罕见性,患者寻求了外部专家会诊。经过免疫组化和分子分析的综合评估,最终确诊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确诊后,患者接受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联合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残余肿瘤局限于宫颈,无淋巴血管或神经周围侵犯。患者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并在三个月的随访期内未观察到肿瘤复发或转移。此病例强调了在罕见肿瘤诊断中,多学科会诊和分子检测的重要性。
▲图1 组织学检查结果
ASPS的病理特征与分子诊断
组织形态学与免疫组化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肿瘤细胞通常呈上皮样形态,伴有轻度异型性,并排列成实性巢状及腺泡状结构。细胞质常呈嗜酸性、颗粒状或透明。这些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表现,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有助于将其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等其他肿瘤进行鉴别。本病例中,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肿瘤细胞TFE3染色阳性,进一步支持了ASPS的诊断。同时,局灶区域可见结蛋白阳性,而黑色素细胞标志物(如MelanA、HMB45、MiTF、PNL2)及上皮标志物(PCK、EMA)均为阴性,这对于排除其他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TFE3基因融合:ASPS诊断的金标准
TFE3(转录因子E3)基因位于X染色体短臂Xp11.23区,编码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家族蛋白。在多种肿瘤中,TFE3基因可与不同伙伴基因发生融合,导致TFE3蛋白在细胞核中异常表达。对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而言,最典型的分子事件是由染色体易位t(X;17)(p11;q25)触发的ASPSCR1-TFE3基因融合。这一融合基因被认为是ASPS发病机制中的关键驱动因素,也是诊断ASPS最敏感和特异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中,ASPSCR1-TFE3的阳性表达率为75%(6/8),进一步证实了其在诊断中的核心地位。尽管TFE3染色并非完全特异,也可在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等其他肿瘤中出现阳性,但结合ASPSCR1-TFE3融合基因的分子检测,能够极大降低误诊的可能性,为ASPS的准确诊断提供了可靠标准。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因检测的信息,可以访问MedFind的抗癌资讯页面。
PAS染色与其他标志物
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是ASPS的一种特殊染色,用于检测细胞质内的多糖。ASPS通常可见细胞质内红色杆状或针状结晶。然而,本病例中PAS染色结果为阴性,这提示PAS染色结果可能存在变异性,可能与结晶尚未完全形成或样本处理方式、TFE3基因易位等因素有关。此外,早期研究曾提出ASPS可能起源于横纹肌肉瘤,因在部分ASPS病例中发现肌分化因子1(MyoD1)的胞质表达。但本病例中MyoD1阴性,结合结蛋白和SMA的局灶阳性,表明ASPS的异质性及其起源的复杂性。大多数ASPS病例中,上皮标志物、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黑色素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通常为阴性,进一步支持了ASPS的独特病理学特征。
▲表1 宫颈ASPS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检测
鉴别诊断:区分ASPS与其他类似肿瘤
由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罕见性和形态学上的重叠,准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鉴别诊断:
-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ASPS与TFE3重排的PEComa在组织形态学上存在重叠,两者均可涉及TFE3基因重排。然而,PEComa通常表达黑色素细胞标志物(如HMB45和Melan-A)阳性,而ASPS这些标志物阴性。分子检测显示,ASPS与ASPSCR1-TFE3基因融合相关,而PEComa通常表现为SFPQ-TFE3融合,尽管少数PEComa病例也可出现ASPSCR1-TFE3融合。
- 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呈巢状、管状或囊状排列,细胞质透明。在透明细胞癌和肾细胞癌中也观察到TFE3相关的Xp11易位。但其典型的形态结构、PAX8和CK阳性的免疫组化结果,以及ASPSCR1-TFE3融合基因检测大多为阴性,有助于鉴别。
-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这是一种以小圆细胞弥漫性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常伴有胞质空泡。其常见的基因融合包括PAX3-FOXO1或PAX7-FOXO1。肿瘤细胞通常表达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细胞生成素和肌分化因子1阳性,而TFE3阴性。缺乏TFE3阳性表达是其与ASPS的关键区别。
准确的分子检测,特别是ASPSCR1-TFE3基因融合的检测,是区分这些肿瘤的金标准。
ASPS的治疗策略与预后展望
对于可完全切除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ASPS具有高度血管侵袭性,易发生远处转移,尤其倾向于肺、脑和骨。传统放疗和化疗在ASPS中的疗效有限,仍需进一步证实。近年来,靶向药物在ASPS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ASPSCR1-TFE3融合蛋白的产生可激活酪氨酸激酶(MET)信号通路,因此MET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
例如,舒尼替尼(Sunitinib)、西地尼布(Cediranib)和帕唑帕尼(Pazopanib)等药物在转移性或无法手术的ASPS病例中显示出超过50%的缓解率。这些药物通过靶向血管生成通路发挥作用,鉴于ASPS肿瘤的高血管密度,这一机制尤为关键。未来,仍需大型多中心研究来深入探讨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ASPS预后中的差异。
ASPS的预后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年轻患者及肿瘤直径较小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好。在女性生殖道ASPS中,子宫体肿瘤预后最佳,其次是宫颈肿瘤,而会阴ASPS预后最差。如果您正在寻找这些靶向药物的海外代购服务,可以访问MedFind的靶向药代购平台,获取更多信息。
结语:ASPS诊断与治疗的未来方向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是一种以特异性基因融合为特征的罕见肿瘤,最常见于软组织,但在女性生殖道(如宫颈)的发生相对罕见。其独特的分子表型,特别是ASPSCR1-TFE3基因融合,是将其与TFE3易位相关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透明细胞癌等其他疾病鉴别的关键。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ASPS的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同时,靶向药物,尤其是MET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为ASPS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未来,对这些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优化ASPS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如果您需要专业的AI问诊服务,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请尝试MedFind的AI问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