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迎来一项重大进展。知名药企齐鲁制药宣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自然基金委)达成合作,共同设立一项总额高达9900万元的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这一举措旨在从源头推动基础科学研究,攻克新药研发中的关键难题,预示着未来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或将迎来更多突破性进展。
强强联合:聚焦生命健康的基础研究攻关
根据协议,齐鲁制药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9000万元,国自然基金委则配套900万元。双方将建立一种“企业出题、科研界答题、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的创新协同机制。该联合基金将重点支持以下五大核心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免疫失调
- 细胞异常增殖(与癌症密切相关)
- 基因突变与表达调控异常
- 代谢失常
- 神经系统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指出,此次合作是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将有效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科技强国战略提供支撑。
从“0到1”的突破:为何基础研究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与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相比仍有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创新药的源头发现。许多新药研发停留在“模仿创新”阶段,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真正具有全新靶点和机制的药物凤毛麟角。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张明会表示,没有基础研究“从0到1”的原始创新,就无法实现产业创新“从1到100”的飞跃。此次设立联合基金,正是为了在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上优化布局,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临床急需和未被满足的用药需求,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
创新驱动:齐鲁制药的研发实力与成果
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齐鲁制药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目前的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12%,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凭借其国际化的研发体系和超过50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齐鲁制药已在创新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截至目前,公司已布局了80余项国家一类创新药项目,其中20多项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例如,针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伊瑞利尼(商品名:启新可)以及创新组合抗体药物“齐倍安”等国家1类新药已成功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齐鲁制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实力与决心。
对患者的意义:加速创新药的可及性
这项历史性的合作最终将惠及广大患者。通过支持源头创新,联合基金有望催生更多具有新靶点、新机制的候选药物,从而加速新药研发的整个进程。这意味着,未来针对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挑战的治疗方案将更加多样和有效。
更重要的是,通过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研究成果能够更快地转化为临床应用,缩短患者等待创新药物的时间。这不仅将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也为面临治疗困境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他们能更早用上、用得起高质量的“国民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