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俗称肝癌,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高侵袭性和复杂的肿瘤微环境是治疗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肿瘤细胞如何与周围的基质细胞互动,以获取能量和支持其快速生长。一项来自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蒋宁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深入揭示了肝癌细胞获取能量的新机制,为肝癌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微环境中的能量“输送”:肝星状细胞的角色
研究团队发现,在肝癌的边缘区域,激活的肝星状细胞(aHSCs)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这些细胞不仅是肝脏纤维化的主要驱动者,还能通过独特的代谢方式与癌细胞互动。研究人员观察到,在HCC患者和小鼠模型中,肿瘤边缘的aHSCs表现出显著的激活状态和活跃的线粒体分裂活动。
MTFR2:线粒体分裂与物质转移的关键驱动者
进一步的转录组分析揭示,线粒体裂变调节因子2(MTFR2)在aHSCs中显著上调。体外实验证实,MTFR2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在aHSCs中非常活跃。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MTFR2通过促进线粒体分裂,竟然能够驱动脂肪酸和线粒体本身向邻近的肝癌细胞转移。这就像aHSCs成为了一个“能量补给站”,源源不断地为癌细胞输送生长所需的“燃料”(脂肪酸)和“工厂”(线粒体)。


图1:aHSCs利用MTFR2协调双重代谢级联反应,推动肝癌进展(来源:AdvSci)。
脂肪酸氧化(FAO):肝癌细胞的能量引擎
肝癌细胞,尤其是在肿瘤边缘区域的细胞,为了满足其侵袭和增殖的需求,会进行代谢重编程,高度依赖脂肪酸氧化(FAO)来获取能量。这项研究证实,aHSCs转移来的脂肪酸和线粒体显著增强了肝癌细胞的FAO水平,产生了更多的ATP,从而有力地支持了肿瘤的生长和增殖。抑制FAO能够削弱MTFR2介导的促肿瘤作用,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代谢途径的重要性。

图2:aHSCs中MTFR2介导的线粒体分裂促进HCC的进展(来源:AdvSci)。

图3:aHSCs中MTFR2介导的线粒体分裂通过加速HCC细胞中的FAO水平促进HCC进展(来源:AdvSci)。
隧道纳米管(TNTs):线粒体转移的“高速公路”
研究团队还发现,aHSCs与肝癌细胞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结构——隧道纳米管(TNTs)。这些微小的管道就像细胞间的“高速公路”,是线粒体从aHSCs转移到肝癌细胞的重要途径。MTFR2在线粒体分裂后,也促进了TNTs的形成和线粒体的转移。抑制线粒体转移会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活力,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转移过程对肿瘤生存的关键支持作用。

图4:aHSCs增强脂肪酸的合成并转移到癌症细胞,促进增殖(来源:AdvSci)。

图5:αHSCs中MTFR2驱动的线粒体分裂促进线粒体转移到HCC细胞,促进肿瘤进展(来源:AdvSci)。
MTFR2与DRP1:潜在的肝癌靶点
机制研究深入揭示,MTFR2通过稳定线粒体分裂的关键蛋白DRP1来发挥作用。MTFR2抑制了DRP1的降解,从而促进了线粒体分裂和后续的物质转移。体内实验也证实,在小鼠模型中敲低aHSCs中的MTFR2,能够显著抑制其促进肿瘤生长的能力,减少肿瘤体积和重量,降低FAO水平和线粒体转移。恢复DRP1的表达可以挽救MTFR2敲低带来的影响,表明MTFR2对肝癌进展的促进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DRP1。

图6:体内实验中aHSCs中的MTFR2在驱动肿瘤进展(来源:AdvSci)。

图7:MTFR2通过DRP1实现对HCC增殖的促进作用(来源:AdvSci)。
结语:靶向MTFR2/DRP1轴的治疗前景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MTFR2在肝星状细胞与肝癌细胞代谢交互中的核心作用,以及脂肪酸和线粒体共转移促进肝癌进展的新机制。MTFR2及其下游的DRP1轴,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未来,针对这一轴线开发靶向药或抗癌药,有望通过干扰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能量代谢互动,显著改善肝癌的治疗效果。对于正在寻找最新治疗方案的患者和家属,了解这些前沿的药物信息和临床研究进展至关重要。如果您对海外新药、仿制药或AI问诊服务感兴趣,可以访问MedFind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