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迎来新曙光
多年来,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方案几乎停滞不前,主要依赖传统的铂类联合依托泊苷化疗。然而,根据胸部肿瘤专家Charles M. Rudin博士的观点,近年来一系列治疗领域的进展,特别是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T细胞接合剂等新型药物的出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SCLC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希望获取这些前沿治疗方案的患者,MedFind提供专业的海外新药代购服务,帮助您跨越地域障碍。
这些新兴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的卓越疗效,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专家预测,ADC药物甚至有潜力在一线治疗中挑战铂类/依托泊苷的“霸主”地位,而T细胞接合剂Tarlatamab的惊艳数据,也预示着它可能改变现有的一线治疗标准。SCLC的药物研发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光明时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改变格局但惠及有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加入,无疑是SCLC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治疗中。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的获批更是打破了数十年来单纯依赖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的局面。
关键性的III期ADRIATIC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度伐利尤单抗进行巩固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具体来看,度伐利尤单抗组的中位OS达到了55.9个月,而安慰剂组仅为33.4个月(HR=0.73, P=0.0104),这意味着死亡风险降低了27%。
然而,Rudin博士也指出了免疫疗法的“一体两面”:虽然它为一小部分SCLC患者带来了长期、甚至是治愈性的益处,但仍有大约85%的患者无法从中获益。因此,尽管检查点抑制剂改变了治疗标准,但探索能让更多患者受益的新策略仍然至关重要。
维持治疗新探索:免疫联合化疗能否更进一步?
为了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一种新兴的策略是在维持治疗阶段,在PD-L1抑制剂的基础上增加细胞毒性药物。III期IMforte试验就探索了在广泛期SCLC患者一线诱导治疗后,使用卢比克替定(Lurbinectedin,商品名:Zepzelca)联合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对比单用阿替利珠单抗的维持治疗效果。
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PFS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中位PFS为5.4个月,而单药组为2.1个月(HR=0.54, P 13.2个月,单药组为10.6个月(HR=0.73, P=.0174)。
尽管数据积极,但Rudin博士认为,这一方案是否能真正改变临床实践仍有待商榷。他指出,在患者本可以享受“化疗假期”的维持阶段引入细胞毒性药物,需要权衡其带来的生存获益。他期待该试验更长期的随访数据,以评估其是否能真正改变生存曲线的“拖尾效应”。
T细胞接合剂的崛起:Tarlatamab的亮眼表现
T细胞接合剂代表了SCLC治疗中最有前途的新方向之一,它能够绕过传统免疫疗法中抗原呈递的限制。其中,Tarlatamab(商品名:Imdelltra)无疑是当前该领域的“明星药物”。
Tarlatamab用于二线治疗:新标准的确立
在针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ES-SCLC患者的III期DeLLphi-304试验中,Tarlatamab与标准化疗进行了头对头比较。结果显示,Tarlatamab组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13.6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8.3个月(HR=0.60, P
更重要的是,无论患者是铂类耐药(化疗-无治疗间隔
Tarlatamab用于一线维持治疗:潜力巨大
Tarlatamab的潜力不止于二线。Ib期DeLLphi-303试验的扩展随访数据显示,将Tarlatamab联合抗PD-L1疗法作为一线维持治疗,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惊人的25.3个月。在另一项队列研究中,Tarlatamab联合一线化疗免疫治疗用于ES-SCLC,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1.0个月。
Rudin博士对此评价道:“这些结果非常引人注目。我们从未在复发性SCLC患者中看到过这样的生存曲线。”这些早期但规模不小的研究数据,预示着Tarlatamab未来在一线治疗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随着Tarlatamab等新药的出现,患者的治疗选择日益增多。如果您在获取药物方面遇到困难,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了解更多个性化信息。
ADC药物:一线治疗的未来挑战者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推动SCLC药物研发浪潮的另一股重要力量。与传统靶向药不同,它们主要靶向细胞表面的蛋白。Rudin博士特别提到了两款有望挑战铂类/依托泊苷一线地位的ADC药物。
Ifinatamab Deruxtecan (I-DXd)
这是一款靶向B7-H3的ADC药物。在II期IDeate-Lung01试验中,I-DXd在经治的ES-SCLC患者中取得了48.2%的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7.6%。基于这些优异数据,FDA已授予其“突破性疗法”认定。
Rudin博士评论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SCLC中看到细胞毒性药物有如此高的活性了。这款药物精准地将‘弹头’递送到肿瘤部位,在二线治疗中实现了超过50%的缓解率。”
ABBV-706
另一款备受关注的ADC药物是靶向SEZ6的ABBV-706。在一项I期试验的更新数据中,ABBV-706在总体人群中实现了58%的确认客观缓解率。无论患者之前接受过多少线治疗,也无论是否存在脑转移,都能观察到良好的疗效。在接受过两线治疗的患者中,cORR甚至高达77%。
这两款ADC药物凭借其高缓解率,展现了未来冲击一线治疗标准的巨大潜力。
SCLC治疗新思路:靶向细胞表面而非驱动基因
纵观这些在SCLC领域取得突破的药物——无论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细胞接合剂还是ADC,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靶向细胞表面,而非特定的致癌驱动基因。这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通过识别和靶向驱动突变取得巨大成功的策略截然不同。
SCLC的特点是关键抑癌基因的缺失,而非激酶驱动突变,这使得传统靶向治疗难以奏效。因此,靶向细胞表面蛋白这种“另辟蹊径”的策略,正为SCLC的治疗开辟出一条越来越激动人心的道路。
展望未来,SCLC的治疗范式将发生深刻变革:一线化疗免疫之后,将有更有效的维持治疗组合;二线治疗中,T细胞接合剂将成为新标准;而像I-DXd和ABBV-706这样的ADC药物,则有望进军一线,彻底改变这个曾经治疗选择极为有限的癌症领域。MedFind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全球最新的抗癌资讯和药物信息,与您共同见证SCLC治疗的每一次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