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免疫治疗的困境与挑战
骨肉瘤(Osteosarcoma, OS)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治疗极具挑战性。尽管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手术联合高剂量化疗”,但对于侵袭性强、易复发或已发生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依然不容乐观,常常低于25%。更棘手的是,骨肉瘤由于存在MTAP基因缺失和免疫细胞浸润稀少等特点,被归类为免疫抑制性的“冷肿瘤”,导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主流免疫疗法收效甚微。如何有效激活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将“冷肿瘤”转化为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的“热肿瘤”,是当前骨肉瘤治疗领域亟待突破的瓶颈。对于复杂的治疗选择,您可以咨询MedFind的AI问诊服务,获取专业的第二诊疗意见。
SACCT NCs:一种创新的纳米药物设计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北京化工大学与湖南省儿童医院的联合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名为SACCT NCs(Ca²⁺/Cu²⁺/STA-4783三负载纳米笼)的智能纳米药物。这种纳米笼的设计精巧,能够响应肿瘤微环境的酸性(PH响应),实现三种关键成分的精准递送和可控释放,从而克服了传统纳米药物递送效率低、靶向性差的难题。

SACCT NCs如何唤醒抗肿瘤免疫?四步联动机制解析
SACCT NCs通过一个环环相扣的四步联动机制,从内部瓦解肿瘤细胞,并最终激活强大的免疫应答,将骨肉瘤从“冷”变“热”。
第一步:靶向线粒体,储备“氧化弹药”
纳米笼释放的Ca²⁺与STA-4783协同作用,精准靶向肿瘤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它们共同促进线粒体内过氧化氢(H₂O₂)的大量产生,为后续的氧化攻击储备了关键的“弹药”。

第二步:催化氧化风暴,摧毁线粒体功能
释放的Cu⁺作为高效催化剂,将H₂O₂转化为毒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引发剧烈的氧化应激,导致线粒体功能彻底瘫痪。研究证实,这一过程并非依赖传统的铜死亡通路,而是通过氧化损伤直接摧毁线粒体。

第三步:诱导免疫原性死亡,释放“求救信号”
持续的氧化应激最终诱导骨肉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垂死的癌细胞会向免疫系统释放“吃我”信号(如CRT蛋白暴露)和其它危险信号分子(DAMPs),为激活免疫系统铺平道路。

第四步:激活免疫细胞,形成持久抗癌记忆
这些“求救信号”成功激活了树突状细胞(DCs),使其能够高效地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细胞。最终,大量的杀伤性CD8⁺T细胞被激活并涌入肿瘤组织,有效杀伤癌细胞,彻底打破了骨肉瘤的免疫耐受状态。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开创了一种“靶向-催化-免疫”三位一体的骨肉瘤治疗新策略。SACCT NCs的设计理念,即通过靶向线粒体氧化应激来激活适应性免疫,为治疗像骨肉瘤这类免疫浸润稀少的“冷肿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全新的方向。虽然SACCT NCs仍在研究阶段,但您可以访问MedFind商城,了解当前已上市的骨肉瘤靶向药和免疫药物的最新信息和代购渠道。更多前沿的抗癌资讯,也请持续关注MedFind的资讯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