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蝎毒成分能成为抗癌“导航”?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是成人中最常见且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癌,由于其高度的异质性,治疗极为棘手,常被称为“不治之症”。然而,一项创新的临床研究正尝试利用一种意想不到的天然物质——蝎子毒液中的成分,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的神经科学/发育与干细胞生物学系主任Michael Barish博士及其团队发现,蝎子毒液中的一种名为氯毒素(Chlorotoxin)的成分,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具有独特的亲和力。长期以来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氯毒素能够与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氯毒素本身对人体并无毒性。在蝎子毒液中,它更像一个“向导”,负责将其他致命毒素带入猎物的神经系统。正是基于这一“无毒”且“精准靶向”的特性,研究人员设想,能否利用氯毒素作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导航弹头”,引导免疫细胞精准攻击癌细胞。
氯毒素CAR-T疗法的临床初步探索
基于上述理念,一项正在进行的1期临床试验(NCT04214392)开始评估这种新型的氯毒素导向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应用。该研究旨在验证将氯毒素作为CAR-T细胞的靶向元件,是否能比其他靶向实体更广泛、更有效地结合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近期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中期研究结果令人鼓舞。数据显示,在首批接受治疗的4名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该创新疗法展现了良好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这初步证明,利用蝎毒成分指导的免疫疗法在临床上是可行的,且患者能够耐受。
展望未来:攻克脑癌的新方向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困境在于缺乏像血癌中CD19那样的通用靶点。氯毒素的出现,可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虽然目前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且样本量较小,但其展示出的潜力不容忽视。
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其他难治性实体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癌症治疗的前沿资讯,可以访问MedFind的抗癌资讯板块。对于正在寻求有效治疗方案的患者,MedFind提供多种海外靶向药物的代购服务,致力于帮助患者获得全球最新的治疗选择。
